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

16.06.2014  11:53

  6月15日,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省委书记胡春华作了重要讲话,省长朱小丹作了工作部署。

  近年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为抓手,聚焦产业与项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活资源,构建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2012年以来全市财政共投入资金459.5亿元,促进产城联动、城乡互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致力建设“城是宜居区、乡是生态园”。

   科学规划,筑巢引凤

  以环境升级带动城乡升值

  我市以建设有特色、有个性,让人记得住的城市为目标,围绕“文化、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生态、水系”六大要素,科学编制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做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城市低碳发展规划“五规合一”,既是规划图,也是作战图和招商图,出台加强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规范农村建房等文件,以高起点规划规范引领建设和管理。重点抓好江南新城、梅县新城、兴宁新城和生态工业园区、文化旅游特色区、丰顺新区等“三城三区”发展平台建设,实施各县建好1个县城、2个中心镇和3个美丽乡村等“123示范工程”。去年经省政府批准,谋划建设嘉应新区经济功能区,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一年多来投入84.8亿元,加快推进江南新城和梅县新城起步区建设,完成征地6197.71亩,拆迁房屋3882座,整体盘活建设用地,推动成片开发,有效解决“外面一层皮,里面城中村”的建设乱象,系统解决失地农民社劳保和国企改革历史遗留问题。坚持产城联动,加快建设东升工业园、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等一批生态工业园区,进园企业412家,吸纳就业10多万人。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实施城区一江两岸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大力推进“拆围建绿”,集中整治农村垃圾卫生和城区乱搭乱建,广泛开展“修路种树搞卫生,修身立德讲文明”、“回赠母校一棵树,回报家乡一片林”、“家家多种几棵树,户户保持整洁美”等活动,推动校园公园化和乡村公园化建设,既改善生活环境又优化投资环境,既促进投资又拉动消费,先后吸引了富力、万达、喜之郎、红星美凯龙、欧尚、奥园、国威电子、豪生国际、大百汇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梅州。去年我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税收入增幅分别居全省第五和第二。

   拓宽渠道,创新机制

  以小财政撬动大资本

  我市坚持效益优先,盘活存量、激活增量,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使用效率,形成放大效应。用好财政资金,按照“来源不变、用途不改、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优先用于最能产生效益的项目,滚动开发,实现良性循环。拓宽融资渠道,采取银行贷款、委托贷款、社团贷款、发行企业债券、扶持企业上市等形式融资,灵活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BT、BOT、打捆成片式开发、资源置换式开发等模式间接融资,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三年来,通过政府搭台活用资本市场,共融资111.3亿元,其中成功发行“2013城投债”10亿元,集中投入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盘活和优化现有存量资产,逐步将道路、桥梁、供排水、绿地、污水处理等“公共物品”变成“商品”,吸引社会资金,进行资产运作。积极创新融资机制,得益广州全面对口帮扶,筹办成立20亿元的投资基金,争取第一批人保(广东)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股权基金10至15亿元,最近又得到国家农业发展银行总行大力支持,梅州被列为农村新型城镇化试验区,获得授信50亿元,推动嘉应新区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资源,串珠成链

  打造生态经济综合体

  梅州不缺资源,缺乏的是发现、挖掘和有效激活。近年来,我市通过大力整合优势资源,树立经营生态理念,加强市场运作,变资源优势为优势资源,着力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打造生态经济综合体,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梅江区借助地处市区的地域优势,由鸿艺集团投资50多亿元,建成了客天下文化旅游产业园(首期),开发了客家小镇、婚庆殿堂、特色风情街区,昔日的旧石场变为4A级景区,成为“城是宜居区”的示范工程。梅县区整合叶帅故园及五指峰周边资源,放大雁南飞、雁鸣湖效应,“十村联动”建设“美丽乡村”,去年主要经济指标居全省山区县前列,财政收入加权增长率位列全省第一,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首次进入全省前十五名。其中雁洋镇将成为全国第二个“国际慢城”,长教村山上有“桥溪古韵”、山间有雁南飞景区、山下有千亩茶场,去年村级集体收入达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300元,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成为“乡是生态园”的示范村。平远县利用丹霞地貌和优美生态,引进三清山集团建成空中栈道,活化五指石景区;面积98平方公里、仅6000多人口的上举镇,又全区域开发相思谷景区,带动八个镇连片建设近千平方公里的乡村公园。丰顺县利用区位交通便捷、客潮文化交融、温泉资源独特等优势,加快推进丰顺新区建设,去年完成征地3300亩,引进项目28个、总投资152亿元,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3.8%,财政收入比增26.4%,创历史新高。大埔县利用厚重人文资源和名镇古村,以百侯古镇为龙头,带动创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兴宁市引进香港熙和湾集团投资38亿元建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变果园为公园,变山村为景区,带动农民科学耕山致富。

   用活政策,巧借外力,推动基础设施和城乡公共服务建设

  我市八个县(市、区)均被认定为原中央苏区县。用好国家《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和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措施,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城乡公共服务。围绕“对外快速联通、对内全面畅通”目标,打好交通建设大会战,全面对接珠三角、融入汕潮揭、借力海西区。近两年完成交通项目投资102.5亿元,全市高速公路、国省道通车里程分别达310.5公里和1591公里。今年计划完成投资75.8亿元,力争开工建设梅平、大潮(含大漳支线)、东环高速共114公里,明年实现县县通高速。投入44.85亿元,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完成新建及续建水务项目共484宗。投入资金37.34亿元,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加快发展,去年成为粤东西北首个教育强市。在建好市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的同时,扎实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梅县区投资13.5亿元,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建好了粤东医院。抢抓建设全国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机遇,先后组建2家村镇银行、11家小额贷款公司和7家融资担保公司,探索利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担保抵押贷款等方式,引导资金、资本投入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发挥梅州外出乡贤多的优势,大力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2012年以来引进266家乡贤企业、计划投资927.85亿元,建设城市综合体和产业园区。

  在昨日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分组讨论中,市委书记朱泽君表示,胡春华书记、朱小丹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明晰了思路,梅州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力争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理财有规、用财有效,探索山区城镇化新路,助力加快振兴发展。 (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