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秀为镜:吴兴民

17.05.2014  21:05

(吴兴民教授代表教师在毕业典礼致辞)

 

以优秀为镜(10期):学术翘楚  服务新军

 

人物:吴兴民,男,中共党员,教授、社会学博士,现任公共管理系副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犯罪社会学、社会管理学等。主要兼职:中国社会学会犯罪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法学会会员、广东省警察协会公安学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警官学院珠三角公共安全研究所副所长、广州市公共安全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2011年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获得过个人三等功、个人嘉奖和集体二等功等。

供稿:公管系

 

吴兴民教授是一位儒雅、低调、内敛的老师,给人的印象十分亲切、随和、谦虚。近几年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他说起自己的成绩往往轻描淡写,而说起钟爱的工作,则滔滔不绝。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吴兴民在公安教育战线上已经耕耘了二十年,是学院培养出来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期间有过一帆风顺时的意气风发,也有过挫折时的意志消沉。但使他坚持走了下来的,他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对公安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讲台的热爱。他说,热爱一个事物,就会对它用尽自己的气力。

他信奉: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在老师前辈们的引导下,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加压充电,坚持攻读了硕士、博士学位。他认为,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这是一个大学老师,一个知识分子起码的生活状态。坚信身教重于言传。

术业有专攻

作为学院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他潜心教学和科研,获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他讲授了六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近三年来完成教学工作量达1558个,平均每年520个,所教学生人数约3000人次,超额完成校、系分配的教学任务。吴兴民教授发表了论文近30篇,出版专著1部,合著1部(第一作者)、副主编著作1部。主持广东省社科规划2010年度项目1项,广州市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项目1项,广东省公安厅重点调研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第三名),省部级课题2项,中国犯罪学学会与日本合作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的广州市第十七次招标项目“动态环境下的社会治安防范与控制”的成果获得广州市政府社会科学研究二等奖,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的《亚运背景下的广州市流动人员与出租屋管理对策研究》荣获2008-2009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撰论文《治安主体多元化模式下的公安社会管理创新》在全省“社会发展与公安社会管理创新”研讨会上被评为一等奖,主持的广东省公安厅重点调研项目获广东省公安厅一类课题奖,论文《突发事件中的人群管理》在2013年广东社科年会上获得优秀论文二等奖,可谓硕果累累。

作为学院珠三角公共安全研究所副所长及广州市公共安全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积极参与研究所和基地的建设工作:参与了由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学会2013年会“流动人群突发事件的防控及处置”分论坛及2013年广东社科年会“创建平安,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专场研讨会的会务组织工作;参与撰写的“关于尽快开展广州地铁安检的报告”获得省领导的批示。

领导就是服务

作为学院最年轻的部门领导之一,他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为部门和教职工服务上。他坦承,虽然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在系部管教学工作,会付出较多的时间处理各种相对繁琐的事务,对自己的科研工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认为所有的付出,只要能够换取教师们教学质量有实质性的提高,学生们有实质性的进步,行政管理专业逐渐办出水平办出特色,都是值得的。

2009年,学院成立公共管理系,他被点将参与了组建工作。公共管理系是我院最年轻的系,所承办的又是我院创立时间最短的专业——行政管理专业,一切基本上白手起家作为分管教学工作的系部领导,他深感责任重大:这个专业办不好,没办法向学院交待,没办法向学生交待。

在公安院校办非公安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如何培养出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人才,公管系领导班子从2009年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时就开始不断地探索思考,短短四年里就已经做了三次微调,一次大的修改,从而确立了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即以广东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鲜明的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为特色,培养应用型、复合型行政管理专门人才。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是专业教学工作的核心问题。首先,通过不断地探索,逐渐明确了教学工作的主导思想,即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基本的抓手,提出了要建立起“科学规范、优质精炼、拓展应用”的课程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积极性,快速提升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特别是2012年我院迎接教育部新增本科院校教学合格评估时,他主持准备了公管系相关的评建材料,本着“以评促建”的精神,基本完善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实施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方案、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的大纲及实施方案等课程性教学指导文件;建立了包括教材、学生参考读物、上课课件、授课方案、教学计划进度表、实践性教学实施方案、实验课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表、案例库、练习题、模拟题等较为齐备的教学资源,为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公管系已有5门课程被学院列为校级精品课程。

如何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能够有兴趣学习,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也是他们思考最多的事情。他经常召开教研工作会议,加强实际教学技能的研讨;并督促教师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增加课堂讨论,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还在不断探讨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的问题。目前主要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校团委大学生科研项目及大学生行业-专业-就业人才需求分析大赛等,加强教师同学生的沟通、交流与深度合作。公管系现已有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项,及若干其它项目。他本人也指导了两组学生的科研项目。

公管系还加强了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研究,号召教师们有引导性地将有关的科研结论及成果及时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充实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实践性。目前系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项目已达5项之多,全部是关于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2011年他主持建起了公共管理综合实验室,经过两轮的建设,目前已可满足四门课程的实验、实训的教学要求;2013年主持成功申报了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公安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2012年取得了白云区团委的大力支持,在白云区建立了行政管理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在白云区委、区政府及各个企事业单位的实习提供了优良的条件;2013年以该实习基地为基础,组织成功申报了2013年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将为公管系乃至整个广东地区的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实习提供服务。公管系学生的培养逐步走向预定的培养目标。

作为公管系副主任,他最关心的无疑是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教师多是抽调来的且不是行政管理专业出身,有些教师还从来没有上过讲台。系的教学任务非常的繁重,不但承担着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还承担了5门全校性公共基础课程以及若干培训班的课程。如何让教师们迅速地定位好自己的发展方向并迅速地站稳讲台,是他们日夜思考,忧心忡忡的事情。他们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学源、经历及教师的意愿进行了课程的安排,并在工作中根据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同时鼓励老师们进行各个层次的学习进修和自我提高。力求坚持科学管理,遇问题时力争做到科学决策,不按“凭经验”、“拍脑袋”、“拍胸脯”的做法。在安排教师上课、课前检查、期中检查、期末检查、年度课堂教学评估等各个环节都不断地研究推敲,在管理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几年来,从未出现过任何教学事故,所有教学任务都圆满完成。到目前为止,逐渐形成了师资配置相对合理的局面。系教师也逐渐形成了能够胜任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资源建设、课堂教学服务、教学管理、学科研究创新的专业教学团队。

作为公管系教工党支书记,他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在本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多次组织召开支部民主生活会,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有关讲话,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邮箱、短信、谈心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进行深入自查,深刻反思,坚决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做斗争,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人民教师和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认真教学)

(入学教育讲话)

(颁发学位证书)

(中央党校进修)

(参加学术活动)

(参加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