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白云学院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第三阶段教师培训
7月22日至24日,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赵炬明教授应邀在广东白云学院思齐楼710室作了主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专题学习与研究指导系列培训之“关注教学学术 促进专业发展”。此次培训是继第一阶段《University teaching 101》基本理论、第二阶段香港理工大学教学实践培训之后,广东白云学院福特基金项目课题组对子课题研究候选人员开展的第三阶段培训。32名课题候选人、白云网络学院15名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与了此次培训。
学校组织连续三场培训,旨在通过专题学习与研究指导,提供一个基本的背景,使教师更好地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以及福特基金课题的要求。通过讨论课题的选题和研究要求,帮助教师了解教学学术(SOTL),熟悉基本研究过程,进行教学实践研究。
赵教授向参与福特基金项目培训的课题候选人员进一步明确福特基金项目课题的基本目的:第一,为学校培养一批“以学生为中心”(SCL)的课程发展专家;第二,帮助学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发展中心;第三,持续促进学校本科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益。为此,通过系统培训和研究,赵教授希望向教师介绍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了解课程教学发展的基础知识,能做教学学术的基本研究。在简要回顾前两期培训内容之后,厘清培训的三大主题,包括:1、“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历史和科学基础;2、教学实践研究;3、大学学习与教学学术研究。此外,布置培训后的任务:一是以课程为基础,编制一份课程教学大纲;二是做一个课程相关的教学学术课题研究。基本情况如下:
培训主题之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历史和科学基础
赵教授从“新三中心”和“老三中心”的基本概念出发,从信息环境、工业革命、SCL当代发展方面追溯其历史发展源流,从脑科学和神经科学、心理学与学习科学、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角度揭示“新三中心”的科学基础。通过系统阐释,为参训教师详细讲解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概念、历史和基础,深入理解和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内涵。基本内容如下:
一、“新、老三中心”的概念、历史及发展
关于“老三中心”的基本概念: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知识与情景脱离,知识迁移困难。概括而言,“老三中心”使教成为目的,而学成为手段,本末倒置了。其实“学到了”才是目的,而教是基本手段。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以学到了多少,学到了什么,能否应用、效果如何等方面来询问教育质量,而非教师教了多少衡量教育已逐渐提上日程。
关于“新三中心”的基本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根据教学目的,科学地设计课程和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效果评估。建立目的、行动与效果之间的闭环关系。要评估学生学了多少,而不是老师教了多少。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至少有两个理由:第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在激活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二,国外优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我们做这个项目的原因:一是这种范式更科学,二是符合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和我国未来发展的要求。
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老三中心”形成原因,包括:其一,传统的以书为载体的知识与信息环境决定了学校、教师和书籍对知识的垄断。其二,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形成现代学校制度,目的是快速培养大批工业人才。新的知识信息环境,以其开放的信息环境打破学校和教师对信息的垄断,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学生个体化的主动学习成为可能,以链接、交流、互动为特点的社会性学习,因此必然带来新的教与学的形式。在引用若干反对“老三中心”学者言论之后,赵教授强调:如果以19世纪的教育方式来教育现在的学生,对于学生大脑思维的开发是没有好处且不可取的。
随着对人类认知的深入,学习科学诞生并逐步发展。赵教授从学理发展和政治发动两方面阐释“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的发展,讲述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杜威等学者对“老三中心”模式提出批判言论与行动,并展示当代美国“新三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图片,揭示模式变化发展原因:第一,对传统教育模式弊端的认识;第二,对人类学习行为科学研究的进步;第三,信息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因信息广发可得性和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性而同时解决了教育大众化面临的挑战,即:如何解决大批量和标准化问题。信息时代使得信息记忆变得不那么重要,而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变得重要起来。赵教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一切教学活动,其定义有所不同,但其实质必定是将学生的学习、学生发展与学习效果作为教育目的,且教育目的重于方式,方式可多样化。
“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学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的三大科学基础,包括:第一,生理学基础:脑科学与神经科学(最晚);第二,心理学基础:心理学与学习科学;第三,实践研究: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最早)。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是实践研究的基础。赵教授着重从脑科学与神经科学基础、认知心理学与学习科学两个方面阐释“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学基础。
脑科学与神经科学基础方面,赵教授讲解了脑的结构与功能,阐释神经细胞的相关概念,包括大脑与神经的发育过程、脑神经的运动,以帮助教师们更好的理解大脑、记忆及影响因素等最新研究结果。据以上研究,赵教授进行学习小结,揭示主要发现并提出建议,包括:大脑发展的前提、个体差异性、用进废退原则、青春期发展不平衡、好动好奇、脑的弹性与适应性等方面的发现和建议。
从认知心理学与学习科学方面,赵教授介绍“新三中心”共同的心理学基础。关于心理学发展,赵教授详述对学习研究的哲学和心理学两大时期的研究,哲学时期即学习研究是对心智的研究,心理学时期,包含五大学派的研究,包括:行为主义学派、认知主义学派(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派、社会认知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这五大学派对SCL发展与相关课程教学法研究有重大影响。
“学习科学”是对学习的科学研究(science of learning)。随着对学习研究的深入,发现学习研究并非单一学科就能解释,1991年学习科学学会成立,《学习科学研究》创刊,标志着学习科学的诞生,当时就已经涉及脑科学、神经科学、人工智能、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在内的多学科研究了。学习科学的基本假设,主要包括:主动性、理解与建构、互动、社会过程、迁移、强调理解和创新、多元智力等原则为大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路径和科学基础。
赵教授引用华东师范大学高文(2010)教授的言论作为专题一的结语,“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一场‘学习的革命’,我们将彻底改革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习以为常的、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创造出一种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主体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相信并注意开发人的潜力、促进人与人交际合作的崭新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模式。”
培训主题之二:教学实践研究
本专题主要对教师如何教学进行探讨。赵教授从美国高校中常用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做教学实践研究专题指导。教学理论方面主要从教育目标分类学、最佳教学七原则、教学法效果分布图、有效学习七原则、课程设计三角形和ADDIE课程发展模型方面来讲授。基于美国的《大学教学新方向》等著作,赵教授向各位教师介绍美国高校常用的教学法,包括:讲座法、问题解决法、案例法、团队学习法、互动教学法、服务学习法、混合教学法等方法进行讲解。这些方法都有个共同特点:挑战学生的智力,用知识问题吸引学生。
讲座中,针对教师提出的课程过程中的多次反馈是否都要计入评估等问题,赵教授强调评估与否取决于课程大纲中课程目标的设计,明确为什么评、为什么如此评估。为了进一步说明课程目标的确定问题,赵教授讲述国外专业计划和课程目标的制定方案。
赵教授对教学实践研究进行小结:美国大学在课程发展方面有一些被广泛采用的基本模式和模型,反映了美国在SCL方面的思考和实践。在信息革命冲击下,新的教学方法正在不断涌现,最终改变现有的大学教学模式。
为加深教师们对教与学科学内涵的理解与认识,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完成培训前布置的作业——编制一份课程教学大纲,赵教授辅导教师们再次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第一期培训课程《University teaching 101》第一周课程——教与学的科学,以及第四周课程——开发有效教学计划,分别主要讲解教与学的科学原理和如何制定课程教学大纲。
培训专题之三:大学学习与教学的学术研究
本部分主要对教师如何作教学研究进行辅导,主讲三个方面,包括:第一,当前教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大学学习与教学的学术研究;第三,关于福特基金会课题研究的要求与建议。
关于传统大学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目前绝大部分传统教学研究都是经验总结,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实际上,在科学研究中,经验只是研究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但在大学教学研究中,经验却被当成了终点,这极大地损害了大学教学研究的声誉,认为它不是学术研究。既然它不是学术研究,故不可能得到学术界同行的尊重,所以在学术评价时,学者不会把这些研究算成学术成果。应该如何做呢?应当把经验作为起点,通过对经验发现的进一步实证研究,把经验发现变成知识。
从主观研究与客观研究的关系来看,赵教授认为,把经验当成研究结果还与“老三中心”的假设有关。在“老三中心”中,教师是主动者,学生是被动者;假定教学是老师把知识灌输到学生大脑中。由于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导者,因此研究教师经验就成了合理的结果。然而,教师研究自己的经验构成了一个主观研究关系,因此不可能成为科学研究。如果把学生学习作为对象,把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作为标准,把教学作为提高效果的工具或手段,就构成了一个客观研究。这样的研究就可能成为科学研究或学术研究。
关于大学学习与教学的学术研究,赵教授从学术研究过程和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写作分步阐释。学术研究过程,包括:确定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进行学术写作和学术发表。所有经过这样程序后发表的文献汇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学术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称为大学教学研究学术研究共同体,这个共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成果称为大学教学的学术研究。关于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写作的基本格式包括:研究问题、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理论假设、研究设计、研究实施、数据分析、结果讨论、基本结论、局限性与未来研究建议及参考文献十大部分。
在此基础上,赵教授进一步明确福特课题研究的性质、目标、要求和建议,本项目研究是以大学的学习与教学为对象,把教学作为提高效果的工具或手段,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程度作标准,开展对大学学习和教学的学术研究。旨在通过推动大学教学学术研究,改进大学学习与教学。其关键词是学术研究,为了学而研究教,以研究的方式改进工作。从“老三中心”(TDI)到“新三中心”(SCL),不是某种教学方式改革,而是教育范式转型,不是局部改变,而是整体改变,包括:学教方式、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系统、管理支持系统、学校价值与文化系统一系列的改变。按照范式观点,赵教授指明“以学生为中心”(SCL)涉及的领域与问题,并布置项目课题组2014期研究(2014-2016年)的研究计划与安排。
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气氛严肃与轻松相伴,安静与热烈并存。赵教授的指导系统而科学,深入而浅出。参训教师满怀对教学的热爱,全身心投入,认真学习、思考,踊跃提出教学和研究中的问题与疑惑,赵教授以苏格拉底提问式的智慧,深入浅出,不断反问和启发、引导教师寻找答案,并进一步作出解答。通过“新三中心”的科学基础、教学实践研究和大学学习和教学学术研究三大主题的培训,赵教授拓展了教师们教学研究视野,指导教师合理选定目标,并做到“心中有法(目标),法无定法(方法)”。
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红英对此次培训作出总结:培训从“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学基础、教学实践研究和教学学术研究角度,全方位冲击了教师们当前的教学哲学。在培训中我们学到如何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学,解决教学问题并指导我们的教学。然而,我们不能急于从中寻找一个能直接用于课堂教学的方案或捷径,因为参与课题研究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事业和挑战。十分欣喜,众多志同道合、致力于教学发展的教师参与系列培训,希望课题研究团队在课题研究历程中,进一步发挥积极探索、合作互助精神,让我们的团队在教学学术研究道路上走得更远。
赵炬明教授在讲座中
培训会现场
赵教授与全体参训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