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雨林:以新都市主义打造“活力之城”“创新之都”

24.11.2016  11:05

近年来,珠海在宜居城市领域获得多个荣誉,城市知名度进一步提升。的确,碧海蓝天、情侣漫步的珠海宜居城市形象可谓深入人心,成为世人向往的浪漫之都。但是,宜居未必宜业,在创新驱动不断推进、产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珠海要打造创新型开放型珠江西岸核心城市,需要吸引大量的高素质产业人才集聚,以支撑高端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因此,如何以宜居城市名片带动宜业城市建设,以人才结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摆在珠海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纵观珠海城市格局,“东城西郊”格局比较明显,三个行政区的区位条件各异、城市化水平差距很大。香洲区为主城区,经济社会相对发达,集聚了超过6成的从业人员;西部地区的发展和配套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产业西迁,西部地区从业人口有所增加,但两区总从业人数仍不到全市从业人口的一半。且由于西部区域生活配套、城市环境的相对不足,人才尤其是高端管理、技术人才“业在西部、居在香洲”流动上班现象普遍,导致城市发展不均衡,也不利于西部区域的产业发展。

审视珠海产业格局,“东轻西重”格局清晰。改革开放以来,相对于珠三角兄弟城市大力发展制造业的路径,珠海秉承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以发展轻工业以及旅游、文化、教育等第三产业为主导,造就了今天宜居城市的基础,但也形成了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经济综合实力待提升的问题。

目前,围绕广东省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战略布局,珠海初步形成“海陆空+智能制造”的“3+1”特色产业格局,涌现了一批创新型装备制造企业和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及产品,为产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从整体产业布局来看,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等大产业重点布局于西部区域,东部主城区今后将逐步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加快引导高端制造业人才向西部集聚成为当务之急。

聚焦珠海人才格局,“两高一低”问题突出。人力资源调查显示,珠海市从业人员以高中和初中生为主体,超过60%。为了提升人力资源水平,珠海加大了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硕士以上高端人才占约2.5%,但总体上大专、本科人才相对占比仍然较低。

从行业人才分布来看,家用电器、电力能源、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等传统优势产业人才占比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却相对较少、高端产业领军人才更是匮乏。究其原因,除了珠海制造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集聚力不强、人才缺乏有效集聚和流动载体之外,西部重点产业布局区域城市建设相对滞后,园区交通、教育、医疗、文化、餐饮、娱乐、商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有待提升,这些短板也削弱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并可能导致现有人才流失。

城市、产业、人才格局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格局的体现,也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互动发展的三大要素。总体上看,珠海城市发展“中心化”、产业发展“郊区化”,导致人才发展不够“均衡化”,人才环境的竞争力与广州、深圳、佛山等地相对不足,这给珠海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新能力提升带来了制约。

从城市结构、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出发,珠海应秉承新都市主义理念,重构城市规划与社区发展模式,以“产城融合、三生共享、宜居宜业”的大视野,不断优化、提升主城区香洲区城市功能的同时,加快斗门、金湾西部城区的城市建设,完善新兴产业园区的生活配套建设,尽快形成组团式、多中心、全方位的城市发展格局,营造轻松便利的生活居住环境和快节奏、低生活成本、高娱乐、个性化的都市“跃动人群”生活模式,吸引、集聚更多创新、创业人才,使珠海真正成为“活力之城”和“创新之都”,为珠海腾飞并带动珠江西岸城市群崛起奠定基础。

(作者系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环珠三角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