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先行 以“组团式”帮扶 共建“生态美”银水村
一、“近期和远期”两个规划相结合——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生态美”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 江门市住建系统帮扶单位十分重视银水村庄的科学规划,提出“美丽乡村,规划先行”理念,先后出台了近期和远期两个规划。一是出台2013-2015年的近期规划。扶贫工作组通过走村入户,全面对8个自然村的村情村貌、47户贫困户生产生活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制定出台了2013-2015年帮扶的近期规划,力求通过三年时间,筹集省市专项资金、帮扶单位、行业单位和捐赠资金共同推进扶贫项目,包括入股投资建设大槐镇农贸综合市场、成立银水村专业合作社、帮扶村民发展特色养殖业、帮扶修整村道、开挖深层井解决安全饮水、加强村庄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开展“爱心助学”等20多个扶贫项目。其中新综合农贸市场的集体“造血”项目自筹资金达80万元。二是规划先行力推村庄整治的远期规划。为更好更持续地指导推进银水村庄建设发展,江门市城乡规划局、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在此基础上,试点先行,筹集5万元为银水、银潮、六井等3个自然村进行整体的远期规划,经过为期3个月的调研勘测、论证分析、规划设计、公示公告、汇报讨论等大量规划工作,出台了包括项目背景、技术路线、现状分析和整治方案的“银水村庄规划”蓝图,在全市80条贫困村中率先实现规划先行理念,切实推进银水村庄整治规划串点连线成片,为统筹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生态银水”村庄指明方向。村庄规划工作也得到江门市委常委吴晓谋同志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充分体现村庄整治“规划先行”的前瞻性。
二、“上和下”两个层面相结合——基础先建,整合资源,切实推进“特色纷呈”的村容村貌。
充分发挥江门市、恩平市上下两级住建系统的自身优势,整合行业资源,通过“组团式”帮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态美”银水村。 一是 全面实现村道硬底化。争取省、市、住建系统帮扶单位、镇、村筹集资金达86万多元,重新铺设水泥村道约7公里,全面实现村道硬底化,解决了村道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不同程度影响村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的问题。 二是 彻底解决河水淹道。江门市市政设施维修处派出专家对村道低洼水浸地带进行详细勘测,实现填土垫高并硬底化,争取彻底解决了30年来因暴风雨水浸超1米高的出入口行路难问题,此工程被所有村民称为“30年来的伟大工程”。 三是 修建灯光篮球场及全民健身小广场。发动恩平市建安混凝土搅拌有限公司捐赠价值近5万元的混凝土,用于修建银水村篮球场和全民健身小广场,发动江门市体育局捐赠篮球架等户外运动器材一批约2万元,充分把闲置地建设成为村民休闲、运动、娱乐的好去处。 四是 建设高标准农田水渠。争取行业资金265万元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整治农田面积达1800亩,大大提升农田灌溉面。 五是 开展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争取134.8万元开展鸭仔陂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确保水库安全。 六是 建设阳光村道。江门市市区市政设施管理监督站送来18支路灯约15万元,为新建村道和篮球场进行“亮化”。 七是 园林下乡美化绿化新农村。江门市园林局、江门市花木公司送来秋枫、鸭脚木、桂花树榕、树等价值4万多元的树木,在恩平园林处的帮助下为村头及村委会门前小广场进行“美化绿化”。 八是 勘测排除银水桥安全隐患。江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对历时38年的唯一通道银水桥进行勘测,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通过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今后建设“宜居村庄”和“园林示范村”打下坚实基础。
三、“分和合”两个角度相结合——分步先试,宣传推广,探索破解 “垃圾围村”难题。
针对“垃圾围村”现象,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作为“美丽乡村,生态银水”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多方与江门市、恩平市住建局、城管局、大槐镇政府探讨推进垃圾收集处理,按照“先分后合”的思路,推进垃圾宣传、近期收集、远期规划“三步走”,帮助探索推进恩平市“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新模式。重点抓好“五个一”工作: 一是 开展一系列详细的调查研究。对8个自然村村落分散、基础设施落后、村民卫生意识不高、资金筹集困难和镇垃圾中转站、运输车辆未配套等现状的调研,撰写《大槐镇银水村农村垃圾处理调查报告》,探索推进恩平市“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路子。 二是 制定一个科学的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协调,邀请江门市城乡规划局规划专家专门为垃圾处理进行远期规划,在探索银水村垃圾处理的同时,借鉴鹤山、罗定市的经验模式,探索“分步走”的农村垃圾处理建设规划。 三是 推出一连串有效的宣传推广。通过打造50米的垃圾宣传长廊,一自然村设立一个垃圾处理宣传栏,树立“垃圾处理,从我做起”的灯杆宣传广告,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新模式的意义。同时,开展“美丽银水,环卫先行”农村垃圾清理行动,使垃圾处理工作做到老少皆知、家喻户晓,赢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四是 抓好一批可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宣传推广的前提下,结合农村的风俗习惯和村民便利的原则,建设垃圾桶、垃圾屋等硬件设施,实行自然村设垃圾桶(屋)收集点,行政村设垃圾箱,镇运转中转站,市运转垃圾填埋场。 五是 建立一支高效的农村保洁队伍。立足实际,成立银水村环卫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探索建立由村贫困户组成的保洁队伍,负责本村范围内公共地方的垃圾保洁工作,切实打造“生态美”人居环境。
四、“共性和个性”两个方面相结合——种养先推,转移就业,推进贫困户“切实有效”脱贫。
富村先富民,民富则村富。一是大力开展推进产业扶贫行动。共性帮扶方面: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引导50多户农户(贫困户13户)加入,种植辣椒等经济作物,共同推动产业发展;与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恩平市聚泉农业有限公司共建农业扶贫基地,以“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依靠就近就地优势,结合无法外出打工的实际,解决就业和种养问题。个性帮扶方面:有针对性开展转移就业,如卢润火、吴槐广、苏植安等9个家庭均通过引导1名劳动力外出务工,转移劳动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因户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业,如卢德卫、苏植安等2个家庭大力发展养鸡产业,莫金华发展养猪和渔业,冯世友家庭发展养猪产业,通过壮大家庭养殖业,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同时,鼓励4个帮扶单位食堂挂钩定点采购贫困户农产品,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截至目前,共帮助贫困户购买和发放化肥、种苗、生产资料等资金达6万元。二是开展助学、助困、助残、助医行动。驻村工作组组织开展“特殊困难老党员”关爱慰问活动;开展“扶困助学”帮扶贫困户子女,发动恩平市二建公司捐资5000多元助学;开展“爱心助医”关爱贫困户行动;发动江门市鲁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捐赠5000元为贫困户吴槐广的“党员之家”新居安装电线等各类帮扶贫困户活动。
五、“外在美和内在美”相结合——美景先寻,提升内涵,切实打造“银水八景”生态乡村游。
扶贫工作组围绕“生态乡村游”主题,注重从树立“示范美”、力争“大家美”,到提升“内涵美”,在“美丽乡村,生态银水”总品牌下,创造了一批接地气、振精神、高立意、容易记的地域性乡村生态游“金名片”。 一是 打造“银水八景”。通过开展了寻找“银水八景”乡村游活动,挖掘并打造“银水八景”品牌。包括:“古桥银水”、“池塘月色”、“庙祠流芳”、“一依绿带”、“古堡碉楼”、“云山叠翠”、“鹭牛共舞”、“玉台晚霞”。切实提升乡村品味,使银水,美丽与生态相互诠释,让“美丽乡村”建设与“本土化”建设有机结合,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 二是 打造百米宣传长廊。在扶贫工作组的精心组织策划下,银水村科普宣传长廊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全新的面貌亮相于村委广场门口,色彩明快,内容丰富,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赏读。内容包括:扶贫开发、历史文化、银水八景、党建、廉政建设、中华礼仪美德、垃圾处理、计生、农村种养科普宣传等系列知识的讲解,还配有形象生动的图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合男女老少的阅读口味。崭新的科普宣传长廊无疑成了健身广场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和普及效果,大大提升了“生态美”乡村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