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财政鼓励生二孩是“偏方”

09.12.2015  10:42
用财政补贴鼓励生二孩,可缓解部分家庭生二孩的经济压力,刺激一部分家庭生二孩,听起来是一个不错的建议。但不要把财政补贴的作用看得太大,它充其量只能算个“偏方”,因为生二孩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涉及很多现实问题。

  ■ 王甄言

  用财政补贴鼓励生二孩,可缓解部分家庭生二孩的经济压力,刺激一部分家庭生二孩,听起来是一个不错的建议。但不要把财政补贴的作用看得太大,它充其量只能算个“偏方”,因为生二孩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涉及很多现实问题。

  身体状况是否允许、工作条件是否宽松、家庭条件是否具备、是否有扶养能力等等,是事关生二孩的关键“硬件”,缺少这些条件,其他的政策再好都无济于事。但是,财政能给多少补贴?能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当下还没有足够的财力承担二孩生育补贴,即使补贴也只能是象征性的,对于生二孩的“硬困难”,不过是杯水车薪,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事实上,生二孩的阻力远不止于前述制约因素。还包括:第一,生育观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观因素,如果符合夫妻两人没有生育二孩的意愿,即使属于中产家庭也不会生育二孩。第二,处理与一孩的家庭关系。从媒体报道来看,不少孩子反对父母生二孩,父母不得不考虑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倘若生了二孩却“丢”了一孩,再生二孩又有什么意义呢?

  生二孩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事无巨细。而符合生育二孩的70后、80后往往是工薪阶层,换而言之,是有文化知识的群体,他们深知再生一个孩子的责任,所以,不会草率生育二孩,会做理性的选择。

  那么政府作为的地方在哪儿呢?笔者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可以努力,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减少家庭的教育支付和负担,并努力实现公平教育,使人人都可以享受优质教育;二是加大医保投入,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减轻居民的医疗支出压力;三是真正促进就业,依法改善就业环境和条件,保障人人可就业、人人有饭吃。做好了这三件事,让居民看到生活压力减小了,也就有意愿生育二孩了,这比直接补贴生育二孩的意义更深远,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