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集体晒部门预算的意义与门道

16.06.2014  12:36
摘要:在历经舆论的多次呼吁和激将之后,惠州部门预算公开的旅程终于迈出了迄今最具意义的一步。让人惊讶的是,这一步不是由“老大哥”市委、市政府及市直部门迈出的,也不是由惠州市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的两个试点县(区)迈出的,而是由此前晒预算进程中名不见经传的仲恺高新区来完成,确实值得刮目相看。

        花边岭广场 一周热事

        在历经舆论的多次呼吁和激将之后,惠州部门预算公开的旅程终于迈出了迄今最具意义的一步。让人惊讶的是,这一步不是由“老大哥”市委、市政府及市直部门迈出的,也不是由惠州市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的两个试点县(区)迈出的,而是由此前晒预算进程中名不见经传的仲恺高新区来完成,确实值得刮目相看。

        媒体上周报道,仲恺高新区17个区直及驻仲恺单位首次公布了2014年的部门预算。该区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建设廉洁政府,打造透明预算,实现“阳光财政”,该区此次公布了17个部门的预算,并且均按统一格式细化各项内容,公布在仲恺区信息公开平台。据介绍,此次各部门预算的同步、全面、细化公开,标志着仲恺区部门预算公开工作的全面启动,并逐步步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从2015年起,各部门预算公开的时间将定在区财政部门批复预算后的15日内。

        出于对部门预算公开的关注,我第一时间查看了仲恺区集体晒预算的信息公开平台,试图掂量出它的含金量。可以说,在惠州范围内,仲恺区此次晒部门预算至少具备以下突破性意义:第一,系统性和规范性。惠州市及其下辖的县区此前陆续均有过晒部门预算的先例,但统一时间、统一格式公开部门预算的,仲恺区尚属首例。第二,单列“三公”经费预算。这一做法无疑将会影响此后各县区晒“三公”的方式,“三公”公开不再是奢求,且有望形成公开的新传统。第三,实际上,此次除了17个区直及驻仲恺单位公开部门预算(因市城管执法局仲恺分局尚未公开,应为16个单位),区两委办、人大政协办亦不搞特殊化,同样予以公开,起到表率作用,难能可贵。唯一的缺憾是,仲恺下辖五镇街未能同步公开部门预算,为该区彻底晒预算留下了暗角。

        在预算公开的历程上,财政预算经历了由“国家机密、不得向社会公开”到“部分预算向人大代表公开”再到“预算向社会公众公开”三个大阶段。就此而言,仲恺区的做法顺应了社会发展与信息公开的趋势。但并不意味着,预算账本的公开程度已经尽善尽美,无可挑剔。相反地,预算账本晒到阳光下之后,公众对账本数据本身的简略化和粗线条表达会心生更多疑问。比如,仲恺区绝大多数部门在职人员的日常公用经费标准是每人每年12000元,但该区监察与审计局的标准却高达每人每年38000元,何以如此?并无解释,一团迷雾。还有,此次公开预算的所有部门在因公出国(境)预算安排上均为0元,但此前仲恺区公布今年该区该项预算是85万元,这笔钱被记在哪了?还是没有解释,还是一团迷雾。由于公开的部门预算远未达到细致详尽的水准,看财政预算报告对于公众而言,仍旧像是看天书一样。这就需要该区在后续的预算公开中,以更加细化的数据和详实的解释来消弭公众的质疑。

        以最为敏感的“三公”经费公开为例,国内目前公开最彻底的层级当属四川巴中市白庙乡。白庙从2010年2月开始将办公业务费在网上公示,“请客三桌,1269元”、“购酒一瓶,88元”、“信纸一本,1.5元”。在白庙乡政府网站上,大到近40万元的社会保障,小到每个在职人员工资补贴情况,甚至开会购买的信纸都在公开之列,且包括金额、事由、发生时间、经办人、证明人、审批人、安排人等翔实内容。不过,四年过去,白庙的改革依然只是孤本,并没有成为范本。若以此近乎“全裸”的财政预算透明度为样本,仲恺区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部门预算的粗疏、笼统,仍是当前晒账本的最大问题。部门预算晒得越详细,越便于公众监督,也就越能抵达晒预算的本质含义。希望仲恺区以此自勉,走得更远。  □末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