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任军锋教授到校阐述托克维尔与中国

15.04.2016  18:15

4月8日晚,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任军锋教授到我校大学城校区,为综合班作了题为“德谟克拉西vs.德谟克拉东—托克维尔与中国”的学术报告。

任军锋以托克维尔的代表作品《旧制度与大革命》和《论美国的民主》引入主题,“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代表了贵族社会向民主社会过渡的两个重要事件,使现代资本主义政治秩序走向了两个方向:德谟克拉西抑或德谟克拉东”。接着,他从法国历史学家、政治家托克维尔的理论视野出发,在西方政治(思想)史语境中探述上述两种政治秩序各自的内在机理,并阐述了两种政治秩序的源流及其背后不同的理论主张。

任军锋提出了四大待察议题,引导学生不仅从法俄政治体制思考,也应从英美政治体制发展的角度思考当今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他强调,理解当下的中国,读托克维尔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托克维尔的理论更多的表现为哲学和思想史意义上的实践,其理论意义不是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而在于为我们提供观察问题的思路和视野。

“托克维尔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把经(理想主义)和史(现实主义)两种传统有机结合起来。托克维尔既是历史学家,又是政治哲学家,他研究法国大革命,《旧制度与大革命》是历史著作,《论美国的民主》是哲学著作,他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了。”任军锋认为托克维尔给我们指明了读书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得出自己的答案。

马克思主义学院唐昊教授主持讲座,他勉励在场的学生循着托克维尔带给人们的无尽深邃的思想,继续探索学海,获得一种勇于思考和善于思考的能力,不断接近真理,“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主讲人简介:任军锋: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习系教授,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富布莱特”研究学者(2009-2010),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高级研究员(2003-2004) 作者/通讯员:李晓琳 | 来源:教务处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