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企业主打海外市场 抢抓机遇力推高端产品

23.10.2014  11:04

  编者按: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将于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东莞市举行,将综合展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特色商品,以及我省优势企业和品牌企业轻工类产品。届时,我市将组织企业参展。本报今起推出专栏,深入报道我市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旅游、经贸交流和梅州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等情况,敬请垂注。

  ●本报记者  郑炜梅

  通 讯 员  李立杰  王映萍

  中国瓷器久负盛名,在过去的一千多年里,中国陶瓷始终是“丝绸之路”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角。广东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发源地,素有“中国青花瓷之乡”美誉的大埔陶瓷一直以来也通过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地。进入现代以后,大埔不少陶瓷企业在巩固欧盟、美、日、韩、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对中东、俄罗斯、非洲、澳洲、南美等新兴市场的交易日渐活跃。

  海外市场仍为主销方向

  大埔县陶瓷生产已有800多年,是历史上的“四大瓷都”之一。早在数百年前,大埔陶瓷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品,成千上万的瓷器从高陂韩江发往潮州港,再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欧亚各国。今日,大埔九成以上的陶瓷企业仍以海外市场作为主要的销售市场。

  记者日前在大埔高陂陶瓷工业区采访时,恰好该县各陶瓷企业负责人聚在一起交流广交会二期的参展事宜。“企业通过每年参加广交会、北京展览会和赴海外参展等方式,能接到不少海外订单,所以每次参展,企业都很重视,起码花一个月时间准备。”大埔县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广东宝丰陶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福琼告诉记者,随着时代发展,不少企业也开始通过电子商务“揽单”。

  文化融入陶瓷带动销量

  陶瓷是工艺产品,也是文化产品。面对文化差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将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入产品,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

  今年,大埔县怡丰园实业有限公司、梅州市溪山陶瓷有限公司和梅州市林海陶瓷有限公司3家企业,首次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意味着这三家企业生产的陶瓷呈现的文化价值获得了肯定。在怡丰园公司的展览厅,记者看到了许多精美不失古韵并带有浓郁文化元素的青花瓷。该公司总经理黄建宏介绍,由于一直秉持生产“文化陶瓷”的理念,该公司的销售额节节攀升,去年出口销售额达5200余万元,今年截至10月止销售额就已逼近5000万元。

  “海丝”复兴提供发展机遇

  尽管我国陶瓷久负盛名,但海外市场的竞争仍非常激烈。因此对于有着千余年辉煌历史的中国陶瓷行业而言,“海上丝绸之路”的复兴构想,被众多陶瓷企业视为“天赐良机”,为行业的转型升级创造了新的机遇。

  陶瓷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分为外销瓷和内销瓷,但外销瓷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文化价值较低。“文化差异造成高端产品在海外没有市场,卖不起价。”广东昌隆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国舟一语道破个中原因。这也是众多陶瓷企业的困境:产品大多瞄准海外中低端市场。

  如何走出这个困境?邓国舟认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复兴构想是一个好机遇,要利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良机,让更多人了解中华陶瓷文化,提升文化品牌的影响力,打开海外的高端市场。黄建宏也深有同感,他热切期盼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规划和政策出台,“我们企业也会及早做好相应规划,以更好地对接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