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舆情管理能力普遍欠佳 临时抱佛脚教训惨痛

19.05.2014  16:12

   国内企业舆情管理能力普遍欠佳 临时抱佛脚教训惨痛

  华声在线讯(古芳) 5月17日,中国企业舆情研究院主办的第二期研讨会上,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国芳特别指出,尽管舆情对于企业市值会产生重大影响,有时候甚至可以决定企业生死,但国内企业在舆情应对方面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华声财讯总编辑曹甲清指出,企业舆情管理如同人体的健康管理,不能到了癌症或者肿瘤晚期才突然慌了手脚。

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国芳发表主题演讲

  以重庆啤酒为例。重庆啤酒研制乙肝药物,这一自1998年就开讲的成长故事给重庆啤酒带来了数十倍的市值增长,而最后公布的结果却是该药物实际并无效果,导致公司的市值暴跌。刘国芳指出,事实上,重庆啤酒早已发现药物无效的隐患,但却一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最终导致了这一结局。刘国芳认为,上市公司都可能遇到突发状况,因此需要做好预期管理,在气球上提前扎几个小孔以免其爆炸,实现舆情平稳着陆。

  被斥为股市第一“惨案”的昌九生化事件同样体现了国内企业在舆情应对方面的不成熟。赣州稀土重组的传闻引发了各界猜测,人们纷纷认为昌九生化便是重组方,因此,昌九生化的股票遭到了股民的疯抢。然而最终,赣州稀土花落别家,而昌九生化迎来的则是连续跌停与股民们激烈的维权行动。在此事上,昌九生化虽然看似是一个无辜的躺枪者,但面对传言,公司始终不做澄清的态度,被指为有意误导投资者,实际上一点也不冤。

  除此之外,酒鬼酒因塑化剂风波市值巨额蒸发也是前车之鉴,而酒鬼酒在此次舆情应对中表现出的迟钝反应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

  刘国芳认为,临时抱佛脚,是当下许多国内企业都存在的舆情误区。这些企业平时躲媒体,关键时刻又找不到人,最终只能让自己陷入被动。

  资深媒体人王颖认为,作为企业,应该了解自己可能碰到的一些舆情危机,对于相关的常识,应在事前就与媒体积极沟通,进行科普。否则,等到出事以后,再怎么解释都像是狡辩。在王颖看来,目前很多企业的舆情管理都是救火式的,只有在出事后才会想到舆情管理。而且,他们的要求往往简单粗暴,将让媒体撤稿作为舆情管理的唯一目的,其在舆情危机应对中无论反应速度还是应对措施都极其滞后。

  华声财讯总编辑、中国企业舆情研究院秘书长曹甲清也指出,企业舆情管理如同人体的健康管理,很多人平日并不注重健康管理,到了癌症或者肿瘤晚期才突然慌了手脚。这个时候,时间一下子有了,钱也不是钱了,花再多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其实真的很冤枉,枉受很多活罪。从实务而言,可以把危机管理视作企业舆情管理的一部分,是后端的部分,救火性质的部分;大部分的功夫,应该花在平时,也就是说,企业的舆情管理就应该是常态化的健康管理,只有学会“治未病”,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