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伊蚊密度达高风险等级 出外旅游注意防护

10.06.2016  11:03

  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梅州城区5月蚊密度大幅上升,其中传播登革热、寨卡病毒等的伊蚊密度状态监测指数达高风险等级。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6月至11月,城区伊蚊将保持中高风险密度,希望市民做好室内外的积水清理,消除蚊虫孳生地,防控蚊媒传染病。

  据省卫计委通报,4月下半月起我省蚊媒密度呈上升趋势,符合防控要求的监测点占比下降,其中与梅州毗邻的潮汕地区为重点防控地区。截至5月18日,我省报告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占中国内地累计病例的2/3。

  据了解,梅州城区最常见的蚊虫种群有致乏库蚊、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据市疾控中心监测月报显示,5月梅州城区成蚊密度为4月的两倍多,其中伊蚊专项监测结果显示为高风险等级。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随着气温升高,我市发生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的风险将会上升,由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感染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居民区、学校、城乡结合部、医院、在建工地等人群聚集地是重点防控场所,相关监管部门应督促各单位做好防控。”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蚊虫的活动范围一般在滋生场所半径100米范围内,市民要积极清理室内外的积水,防止蚊虫滋生,预防蚊媒传染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出外旅游要注意防护,若出现持续3天以上、体温达39℃以上的突发高热、皮疹等现象,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出行史和蚊虫叮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