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产业转移园连续3年获评省“优秀园区”

17.08.2014  01:43
到2016年末,力争园区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年税收3亿元以上。

东源县产业转移园已成为东源工业大县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战场。黄赞福 摄

   核心提示:

  7月底,2013年度广东省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核结果正式出炉,东源县产业转移工业园——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在全省21个一般性产业园中脱颖而出,连续三年获评优秀等级受到全省通报表扬。这是东源县委、县政府抢抓省加快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机遇,按照市“三赛”活动和“三个50” 、“三个100”两大工程建设的部署要求,继续深入开展“园区建设加强年”活动,推动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和县城扩容提质,实现“产城融合、产城互动”,加快工业大县建设,推动工业二次创业取得的又一大重要成果和荣耀。

   ■成绩

   三赛”综合成绩排名全市第一

  近年来,东源县把产业园作为打造“一园四区两基地”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加快工业大县建设的“龙头”园区和主战场来抓,以继续深入开展“园区建设加强年”活动为契机,不断创新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的思路、模式与机制,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园区建设,一手抓招商引资)、“三管齐下”(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成功引进了一批优质项目入园建设,推动了一批项目竣工投产,促进了一批项目增资扩产,加快了一批项目增效提质,园区建设与招商引资实现齐头并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一座以“四新”产业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城在东江河畔崛起,成为引领东源工业大县发力快跑的“火车头”和拉动县城扩容提质的“引擎”。   据东源县工业开发区管委会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产业园完成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入1.15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工业生产总产值24.8亿元,同比增长39.3%;实现税收6384万元(其中国税收入3877万元,比增43.85%;地税收入2507万元,比增30.3%),同比增长38.2%。今年1月—6月,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8.6亿元,同比增长33.3%;工业增加值15.5亿元,同比增长32.6%;实现税收1.8亿元,同比增长37.2%。   据了解,东源县产业园在2012年度全市“一园六区”八项主要指标实绩考核中达标六项,是达标数最多、成绩最好的县区工业园区;在全省2012年度省级产业园考核中以全省第三名的成绩荣获“优秀园区”称号。今年上半年,在全市“三赛”中段考核中,园区建设16项考核指标全面靠前,其中8项指标排名全市“一区六园”第一位,4项指标排名第二位,3项指标排名第三位,“三赛”综合成绩排名全市第一位,在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上东源县作经验介绍发言。在全省2013年度省级产业园考核中,产业园再次获评“优秀园区”称号,成为全省连续3年荣膺“优秀园区”称号的两个县之一。

2013年9月,东瑞集团总部大楼在产业园奠基建设,成为企业总部入驻产业园的第三家企业。 黄赞福 摄

   ■措施

   打造工业新城 实现产城融合互动

  建设工业大县,工业园区是载体和平台。2012年初,东源县根据开展“园区建设加强年”的总体部署,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园区发展,推进工业大县建设的决定》,决定抢抓政策机遇,把“一园[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四区(硅、新型环保建材、新型旋窑水泥与新医药产业聚集区)一核心(把蝴蝶岭工业城打造成全县工业经济核心)打造成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和主阵地,力争到2016年末全县工业总产值及工业税收总量在全市县区中名列前茅,加快工业大县建设。   基于产业园的区位、交通、政策和产业等优势条件,东源将产业园作为加快工业大县建设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龙头”园区和主战场来抓,确定按照“规划好、建设快、设施全、特色强、机制活、环境优、效率高”的发展要求,以速度、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为重点,以大力培育和发展规模企业为抓手,坚持“节约用地、环保至上、产业集聚、以税为准”和“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投产一片”的原则,逐步形成新材料、新电子产业聚集,把产业园建成效益园区、生态园区、阳光园区和工业新城,与县城建设实现“产城融合、产城互动”。到2016年末,力争园区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年税收3亿元以上。   思路决定出路。随着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吸引了一批优质项目纷至沓来,一座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城在东江河畔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工业新城人才、信息、服务等要素的集聚,为东源县城扩容提质注入了源头活水和强劲动力,“产城融合、产城互动”发展理念实现成功对接和落地“开花”,相得益彰。

   建立激励机制 激发园区发展活力

  为推动产业园扩能增效,使之成为引领工业大县建设的排头兵和主战场,东源强化责任落实和督查考核,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叶少军任组长的“一园四区两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一园四区两基地”建设工作的组织、检查和考核;建立园区建设“年中督查、年末考核”长效机制,对各园区完成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税收效益、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量化打分,督促园区落实目标责任。同时继续实行招商引资工作领导目标责任制、完善和落实发展经济激励政策(提高项目工作经费,对招商引资项目产生的税收实行奖励,对引荐招商引资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和建立工作问责机制,实行“”、“”结合。   在此基础上,东源于2013年初制订出台《东源县工业开发区管委会考核奖励方案》,明确园区考核内容(包括主要指标考核、产值、税收、投资强度等)、奖励规定(设立工作达标奖、税收超收奖、省市园区年度考核奖励)和奖励金使用(主要用于工业开发区管委会公用经费、园区市政维护费和按比例提成部分用于干部职工奖金)。这一激励机制极大激发了园区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开创了园区建设各项工作新局面,产业园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特色和优势逐渐显现,发展效益不断提升。   据了解,去年,产业园收回闲置土地、闲置厂房一批,二期扩园(规划3.5平方公里)顺利推进,移民“双转移”示范基地顺利竣工;“总部经济”和企业上市支持政策初显成效,新入驻企业总部3家,富马硬质合金今年在“新三板”实现上市。今年,园区建设与招商实现再创佳绩,二期扩园已取得省政府同意扩园 “路条”,环评报告已通过省专家组和环保厅技术中心审核,预计在8月底可获得省环保厅批复,扩园工作在政策上得到了保障;盘活闲置土地、闲置厂房一批,完成到户征地面积1000亩;新签约、开工和竣工项目一批,特别是项目规模大、产值大、税收高,总体质量大幅提升。

   创新建设模式 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建设园区靠资金,园区发展靠项目。东源县立足产业园发展基础与优势条件,抢抓机遇,不断创新园区建设思路与模式,努力破解制约园区发展的土地、资金、项目等要素,确保园区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东源在充分利用省级优秀产业转移园“牌子”,积极争取省、市的政策、用地指标和建设资金等扶持的基础上,实行多元化融资,破解园区建设“资金难”。该县一方面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从2013年起至2016年,县政府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用于“一园四区两基地”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经费;另一方面推进市场化经营,成立投资开发公司,负责园区规划、投资开发、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对园区各类资源进行项目化运作、市场化经营,通过BOT模式、BT模式、社会融资、工业用地预收款等渠道,盘活存量资本,优化增量资本,募集市场资本,着力完善园区配套功能建设,极大提升了园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东源始终把强化项目招商和推进项目建设放在园区扩能增效的重中之重来抓,立足生态、资源和产业优势,严把入园项目环保准入关,努力创新招商方式,坚持利用市场导向、举办经贸活动、优势资源、乡贤引荐或回乡投资等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坚持党政一把手抓招商,县委书记叶少军、县长何广延多次率县招商团到东莞、深圳、云浮、佛山、广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推介东源投资环境和资源优势;建立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和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制度,对确定的重点招商项目从洽谈开始就落实相关领导的责任,实施全过程跟踪落实,确保项目在最短时间内签约、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发挥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使招商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成果,园区的“四个一批”项目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据该县工业开发区管委会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园区在谈项目8个、签约项目7个、在建项目7个、投产项目7个;规上企业18家,新增4家。今年前6个月,园区在谈项目9个,合同投资额26.8亿元;签约项目8个,合同投资额20.8亿元;新开工项目7个,完成投资2.2亿元;新增规上企业4家,规上企业达51家。

   提升服务水平 建设生态效益园区

  东源坚持以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招商、稳商,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务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家前来东源投资兴业,推动落户企业增资扩产和增效提质,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着力建设生态效益园区。   东源继续执行《东源县鼓励外来投资若干(暂行)规定》,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税收减免政策,对引进项目缴交的各类税费,能减则减,能免则免,免减收费项目29项;制定出台《关于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除在用地、财税等对总部经济发展实行政策扶持外,还将总部企业项目审批、人才服务等纳入县政府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服务范围;制定出台企业上市扶持方案,帮助指导企业做好上市前期准备工作;完善园区企业招用工信息平台,指导和鼓励园区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有关科技、技改、创新、节能减排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优先支持园区主导产业企业发展。   东源抓住省市对优秀产业转移园进行用地指标奖励的机遇,积极争创优秀园区争取用地指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项目用地优先保障,破解项目用地难题;同时开展清理闲置用地、闲置厂房专项行动,严格执行招商引资合同规定和有关清理闲置用地政策规定,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圈地”行为,清理出了一批闲置土地和厂房,为园区发展腾出了空间,提高了园区集约节约用地水平和产出率,促进了一批企业上规模,使园区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截至目前,产业园共引进企业51家,合同投资总额124.46亿元,到位资金43.39亿元。其中,竣工投产项目36个、在建项目8个、筹建项目7个,吸引了一批新材料、新电子产业及下游相关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园区经济效益与发展活力日益凸显。

东源县委书记叶少军率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产业园调研,解决企业在规划、建设等方面碰到的问题与困难。 何小流 摄

东源县县长何广延率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产业园督导园区和项目建设,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排忧解难。 李成东 摄

   ■发展方向

   力推园区扩能增效 打造工业经济新增长极

  荣誉属于过去,发展没有止境。接下来,东源将以园区连续三年荣膺省“优秀园区”为动力,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推动园区扩能增效,使之成为全县“一园四区两基地”的龙头园区、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和工业经济新增长极。   一是加快二期扩园申报。争取在9月30日前将申报材料报省经信委,完成总规划可行性报告、节能规划、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评、土地利用评介等工作;力争10月底前完成审批工作。   二是推进扩园工程建设。争取在8月底完成1200亩的征地拆迁工作;8月底完成土石工程的招标工作,10月底完成园区“三通一平”,提高园区项目接纳能力,为扩能增效提供发展空间。   三是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按照年度招商目标,以开展“招商月”活动为契机,用活 “三大优势”(平台、政策、服务),争取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园区,加快产业集聚。   四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力抓好入园项目建设,提高“四个一批”项目转化率,大幅度提升园区产出效率,力争在省市年度考核中再获优秀名次,为园区扩容增效争足用地指标和政策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