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华鼓励和引导优秀毕业生 助力家乡东莞发展

31.07.2015  18:07

■昨日,东莞市优秀毕业生代表座谈会举行。图为座谈会结束后徐建华与毕业生代表亲切握手 首席记者 郑琳东 摄

■吴晓茜 首席记者 郑琳东 摄

■陈伟杰 首席记者 郑琳东 摄

东莞时间网讯 昨日,我市召开优秀毕业生代表座谈会,邀请全市历届优秀毕业生代表面对面座谈,号召广大毕业生积极参与东莞改革发展事业。据悉,这是我市近年来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毕业生座谈会。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切实把本市毕业生作为全市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鼓励和引导优秀毕业生回莞发展或以各种方式支持东莞发展。

会议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白涛主持,副市长喻丽君,以及相关市直部门“一把手”、15位校长代表、15位往届优秀毕业生代表,17位在读优秀大学生代表,25位应届优秀高中毕业生代表参加会议。

寄语毕业生担起“为东莞代言”职责

座谈会上,10多位优秀毕业生代表的发言,既有自身学习、工作、创业经历的汇报,也有对毕业生如何服务东莞、贡献力量的思考等。徐建华坦言,听了优秀毕业生代表的发言,很有感触,很受启发。

徐建华对全市毕业生提出四点希望,勉励毕业生坚守爱莞情怀、坚持提升自我、矢志创新创业、给力家乡发展。

“无论走到哪里、从事哪个行业,都牢记自己永远是东莞的一分子。”徐建华寄语全市毕业生当好家乡的宣传人,始终把家乡装在心里,把东莞崛起、乡亲幸福作为真诚愿望,主动担当起“为东莞代言”的职责,成为社会各界了解东莞的一扇窗口。

此外,要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展示东莞好形象,发出东莞好声音,以实际行动展现东莞人民厚德务实、包容进取的良好形象。要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东莞,自觉做东莞形象的坚定维护者、热心推介者,讲述东莞好故事,传播东莞正能量,让更多的人更加了解、喜爱、向往这座城市。

勉励毕业生助力家乡发展

徐建华勉励毕业生坚持提升自我,要把学习当作第一需要和终身课题,要注重通过实践锻炼提升自我,要带头倡导社会文明新风。

他希望广大青年传承东莞的创新薪火,不断激发自身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积极投身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实践,为东莞创新驱动发展贡献力量。

要进一步增强家乡建设发展的“主人翁”意识,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努力发挥各自的学识、思维、理念优势,积极为家乡的发展问诊把脉、建言献策;努力发挥各自的人脉、声望优势,为东莞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努力发挥各自的资源、要素优势,将东莞作为技术升级、扩大投资的首选地区,实现个人事业进步与家乡发展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同心协力建设好东莞这个我们共同的家园,让人生在助力家乡发展的生动实践中闪耀光彩。

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

徐建华指出,本地毕业生是东莞人才队伍的重要生力军,做好毕业生联络服务工作是实施“人才东莞”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东莞要更加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模式、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后备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多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为教育改革发展、培养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

徐建华还要求,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切实把本市毕业生作为全市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鼓励和引导优秀毕业生回莞发展或以各种方式支持东莞发展,为广大毕业生成就人生、报效家乡搭建舞台。

此外,组织人事、教育、科技、共青团、驻京驻穗联络处等部门要建立协作机制,逐步完善毕业生信息库,定期与毕业生沟通交流,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服务。要指导各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好校友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增强家乡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徐建华还要求各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把服务做得更加细致,为广大毕业生就业创业、报效家乡营造更好的环境、创造更好的条件。

优秀毕业生声音

东莞的产业发展定位可以考虑大数据制造和加工。大数据的制造和加工是目前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应用大数据技术所不能绕开的基础行业,是大数据产业链中的前半段,具有产业规模大、规模效应明显、技术门槛适中、投资规模灵活等特点,吻合当前东莞整体产业基础和产业技术的特点。同时,加以适当的培训和引导,大部分有一定受教育程度的产业工人也能够转移到本行业中,可以同时解决传统产业转型过程中产业工人的再就业问题以及新产业中的技能型人才的问题。

另外,由于这个行业的基础特性,可以开拓和实现面向全国和世界的市场和服务,突破时空限制来扩大产业规模。

——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赵淦森

发展的核心是人才,要想培养优秀的本地人才,重心一定是在中小学教育。提3点建议:首先要提高教师声望,更为重视学生素质化发展的长效奖励机制提高教师改善教学的积极性。其次,建议增设逻辑基础知识教授的形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最后,要改善现行教材缺陷,引导优生发展。目前,我和父亲正在编著一套试用于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语文辅助教材《国史助学》,希望能为东莞的中小学生带来帮助。

——香港大学博士  李蓁

不管我们身处何方或从事什么职业,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东莞人”、“中国人”,我们会永远关注东莞、宣传东莞、并尽自己的一点绵力去推动东莞的发展,带着“海纳百川、求是创新”的精神去努力去生活。东莞未来的发展,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Google公司美国硅谷总部技术员  陈伟杰

人才引进也应当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向进行,在具备完善的人才引进政策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地“走出去”,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工作。例如,青岛市在2015年春季学期,由市领导牵头,组织了一批企业家,  带着完整的人才聘用计划到硅谷斯坦福大学等名校访问,引起当地学生对青岛的关注;倘若我市在未来两年有类似的计划,我也十分乐意为东莞和硅谷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

——美国斯坦福大学硕士  韩蓓

我从小一直就梦想成为科学家。如今,我从莞中毕业,如愿考上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可以继续向梦想迈进。我知道东莞正在建设中国散裂中子源基地,建成后,中国将成为继美日英后世界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中国散裂中子源选址定为东莞,我作为一个东莞人感到无比自豪,同时立志成为物理学家的我更感到有责任将自己的热情与能力奉献给东莞,为故乡乃至中国的物理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被北京大学录取、2015年优秀高中毕业生  陈伟杰

东莞宜人的环境、灵秀的山水、浓厚的文化氛围、政府对教育的无限关注、还有学校的培育、东莞人的努力,社会各界的力量汇集起来产生了一届又一届优秀的毕业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精英和人才。我还要在清华园里继续成长,学有所成之日,当是我回报家乡之时!

——被清华大学录取、2015年优秀高中毕业生  吴晓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