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胜利开启伟大复兴新征程

07.09.2015  18:19
原标题:伟大胜利开启伟大复兴新征程

  话题缘起

  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论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认真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对于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对于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力量,极其必要。

  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张 浩

  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屡遭强敌入侵,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犯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逐渐沦为列强控制的半殖民地。尽管中国人民进行过一次又一次抵抗,但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中国失败而告终的。抗日战争则不同,亿万中华儿女逐步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形成举国御侮的伟大力量,经过十四年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中国人民用自己的顽强奋战和巨大牺牲,迫使日本归还甲午战争以后从中国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神圣领土,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抗日战争的胜利,解除了中国近百年来的沦亡危机,结束了近代中国的民族屈辱史,中国人民重新找回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光辉一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歼灭日军150多万,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欧洲和太平洋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以其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为维护世界和平正义作出了极其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可以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时之长,涉及之广,军民牺牲之惨烈,财产损失之巨大,都世所罕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鼓舞了被压迫、遭侵略的民族进行解放战争的信心和勇气。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的突出战绩,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共同奋起御侮的人民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都为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决定抗日战争成败的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是坚持持久抗战、夺取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动员、组织和武装人民群众,实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拥护和支持,为新中国成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屈辱地位,实现了民族独立并为实现人民解放创造了条件,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进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古老的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

  抗战胜利纪念对建构国家形象产生深远影响

  □陈金龙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举行了阅兵仪式。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围绕抗战胜利纪念举行了系列纪念活动,形成了浓厚的纪念氛围。抗战胜利纪念是国家历史态度的表达与国家实力的展示,也是国家意志的彰显与国际关系的诠释,对于建构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

  尊重历史、敬畏历史,是理性国家对待历史应持的基本态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而且有力地支援了反法西斯盟国在各个战场的作战,对于牵制日本的“北进”、“南进”、“西进”战略发挥了明显作用。但在以英美等国为中心书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中,未能充分展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偏离了历史真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彰显“东方主战场”的地位,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还原了历史事实。抗战纪念期间,习近平向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帮助和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颁发了纪念章;阅兵仪式上,由300余名抗战老兵、英烈子女、抗战支前模范组成的2个乘车方队,行进在受阅方队最前面,接受祖国和人民的致敬。这些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没有忘记英雄,没有忘记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流血牺牲的抗日英雄、抗日英烈、国际友人。如此,既有利于中华民族与国际社会保存抗日战争这份珍贵的历史记忆,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待历史的基本态度。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展示了国家的军事经济实力与民族凝聚力

  战争是军事实力的较量,更是经济实力的比拼。20世纪30年代,日本之所以敢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企图在短时间内达到降伏整个中国的目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落后,在于当时中日之间国力的差距及由此导致的军事武器装备落后。在纪念大会上,我国举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阅兵,展示的均为中国国产新型主战装备,其中84%是首次亮相,这是国家军事实力的表达和国防现代化水平的展示。而国家军事实力的增强与国防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阅兵实际上展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表明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军人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方面,阅兵展示了当代中国军人的素养和战斗力,成为国家形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抗战胜利纪念唤起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强化了国家意识与国家认同。从民众对于抗战胜利纪念的关注、参与抗战胜利纪念的热情、观看阅兵仪式后生成的自豪与自信不难看出,抗战胜利纪念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储备了精神力量。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表达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经历战争苦难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近代以来,中国饱受战争之苦,留下了痛苦的记忆与历史的创伤,对于和平之于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有着深切感受和体会。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更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人民向往和平、珍爱和平,举行抗战纪念的旨趣之一,就在于表达对和平的诉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强调:“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维护世界和平所作出的承诺和努力,表明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勇气。人类文明史上,曾经演绎了“国强必霸”的行动逻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发出的和平之声,意在打破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崛起的忧虑,消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和误读,以建立和平的国际社会新秩序。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彰显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国际关系是构成国家形象的重要方面。这次抗战胜利纪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俄罗斯总统普京、韩国总统朴槿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等外国政要、国际组织的负责人参加纪念大会并出席阅兵仪式,17个国家派出方阵或代表参加阅兵,还有部分国家派出军队观摩团来华参加阅兵观礼。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抗战纪念的参与和支持,表明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在国际社会发挥的作用加大,中国的崛起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推崇,成为良好国际关系的表征。

  总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立体呈现了国家形象,对于国家形象塑造将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本文为理论粤军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弘扬抗战精神助力民族复兴

  □张丰清

  近代以来,民心凋敝的泱泱大国由于腐朽羸弱的内核和麻木、冷漠、毫无同情心、不团结的国民,被外国人称为“一盘散沙”,屡遭侵辱,却屡战屡败。然而,在悲壮的中国抗日战争进程中,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真正实现了“唤起工农千百万”和全民族的大觉醒、大团结,最终“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战争不仅仅是物质力量之间的比较,同时也是民族意志、民族精神之间的较量。经由抗日战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精神史、心灵史发生了伟大转折,注入抗战精神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焕发了崭新的时代光芒。中国当年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伟大的抗战精神的支撑是重要法宝。没有凝聚起强大的民族精神,就不可能获得最终的胜利。习近平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战争已经远去,硝烟已经不见,但伟大的抗战精神仍须世代弘扬。

  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在民族存亡续绝关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使得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超越了阶级、阶层、政党、派别和集团,较以前任何时代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更持久、更具战斗性。海内外华胄“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使长期对峙的国共两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不计前嫌,携手合作,共赴国难,形成了“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四万万众,坚决抵抗”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阔场面。今天,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都迫切需要每个中国人的强烈责任和担当意识。

  坚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争、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涌现出左权、彭雪枫、杨靖宇、张自忠、佟麟阁、戴安澜等无数英雄先烈及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日联军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英雄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抗战英雄身上所集中体现的民族气节、民族尊严和民族勇气,正是中华民族历经苦难却始终屹立、不屈抗争并终将复兴的血脉基因,是珍藏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宝贵品质和历史密码。纪念抗战,就是要从先辈们“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并将其转化成为振兴民族的思想共识和实际行动。

  承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抗日战争是一场以弱对强的战争,中华民族百折不挠、永不服输的意志在抗战中空前激发,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法西斯进行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殊死较量,表现出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最终战胜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以抗战英雄为代表的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承扬英雄气概,弘扬英雄精神,既是我们对历史的尊重,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强大动力。

  树立“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日战争是一场军力、经济力悬殊的战争。倚仗强大的经济、军事优势,侵略者曾狂妄地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然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极大地弥补了武器、装备的不足。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让我们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树立“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就不会被任何威胁所吓倒,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作者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尹德慈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地阐明了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中国始终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前列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在东北开展的抗日游击战争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军民奋起抗击,在东方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部战争时期,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在孤军奋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即使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也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即使在太平洋战争后期,中国战场抗击的日本陆军仍多于太平洋战场。由此可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起来同法西斯战斗的国家,是世界上开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反法西斯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

  中国的持久抗战是苏联免遭日本法西斯祸水冲击的主要因素。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前,日本世界战略的重心在北进,企图与德国东西夹击苏联。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征服中国,解除北进的后顾之忧。由于中国的顽强抵抗,迫使日本一再增兵中国,到1938年武汉会战结束时,侵华日军达24个师团,以致日本参谋本部在制订对苏作战计划时,感到力不从心,失去了北进的信心。日本北进攻苏主要靠陆军,而陆军主力深陷于中国战场,只要中国坚持抗战,日本就无力北进。可以说,正是由于中国的持久抗战,日本才无力北进,从而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对此,斯大林曾谈到,“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中国抗日战争支持了盟军在欧洲和太平洋的战场

  面对东西方法西斯的战争威胁,反法西斯盟国采取了先欧后亚战略。实施这一战略的前提之一是中国坚持抗战,吸引日本陆军主力,牵制日本西进和南进,这样,盟国才能将优势兵力投入欧洲战场。中国战场成功地承担起这一历史性重任。抗击着日本百万大军,使日本无力西进与德国在中东会师,也无力南进攻占澳大利亚。中国抗日战争对美英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给予了巨大支援。1941年12月,日本终于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开始南进,但它是拖着中国战场的重负蹒跚地踏上南进之路的,这一点必然会影响到日本南进的胜败。太平洋战争之初,日军曾逞凶一时,在不到半年时间里,横扫东南亚,席卷西南太平洋地区,可是好景不长,经过中途岛战役和瓜达尔康纳尔岛战役,丧失了制海权和制空权,显现败象。日本当局在分析原因时都一致认为是中国战场拖累所致。直至太平洋战争结束,日本始终不敢减少在华兵力。可见,中国抗日战争对美英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给予了直接有效的支持。

  近代中国是世界历史上的落伍者。自1840年以来,亿万炎黄子孙梦寐以求的是改变落伍者的屈辱地位,走向世界,恢复中国应有的国际地位。中华民族在长达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付出了伤亡超过3500万人和损失财产5000亿美元以上的沉重代价,换来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而获得的报偿。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作者为广州市党建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