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怀集县以标准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春牛舞”

07.12.2015  16:50

  近日,肇庆市怀集县质监局申报的省服务业地方标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春牛舞  保护规范》顺利通过省专家组评审,成功立项制定省服务业地方标准。怀集县成为全省唯一一个通过《2015年广东省服务业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县级申报单位,为发掘、宣传和保护怀集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做法:

   一是深入调研,挖掘传统文化的标准特征符号 。“春牛舞”是下帅壮瑶民族乡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源于古代民间的“出土牛”、“鞭春牛”等仪式和习俗,逐渐发展为传统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为深入发掘“春牛舞”的标准特征符号,找准传统文化与标准化的最佳结合点,怀集县局组织县标准化、文化艺术届人士和县志办人员多次到下帅乡与“春牛舞”传承人马建邺交流、座谈,听其唱、观其舞,了解舞蹈道具和人员配置,收集其中的唱词和曲调,到县档案馆查阅相关史料记载,形成“春牛舞”  特征符号,为标准的编制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搭建平台,促进标准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涉及部门多,缺乏统一规划、保护标准以及相关配套和细化的措施。为此,怀集县局充分利用技术标准联席会议制度,搭建起标准制定平台;多次召集县文广新局、县志办、档案馆等相关部门以及县内的一些民间剧组、文化艺术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提出下帅“春牛舞”保护方向。各部门发挥各自职能,共同讨论切实可行方法,达成一致意见,形成有效措施,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春牛舞  保护规范》标准的编制提供了必要的地方政策支持和保护传承措施。

   三是开拓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怀集县“春牛舞”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通过口头传授,代代相传,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但随着时代发展,该舞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困境。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怀集县局组织了一些文化艺术人士重新写词、修改曲调等,在“春牛舞”中注入了现代生活元素,帮助其打通连接现代的脉络,重新焕发出新鲜的文化气息,为下帅乡创建全省少数民族乡发展先进地区提供了文化和技术支持。(肇庆市质监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