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18号线首期未来可加一站 位置在南沙
大洋网讯 记者独家获悉,在建的18号线首期工程未来有加站的条件,一个用作紧急疏散的救援点按照地铁站的标准设计建设,位置在横沥站和番禺广场站之间的南沙细沥村。
线路南、北延段均有新进展,其中,南延珠海(中山)段,珠海市自然资源局日前表示,计划2022年开工;北延段部分站点的规划曝光,将在白云区与22号线连续两站换乘,市民建议在嘉禾望岗设站换乘2、3、14号线,为地铁3号线分流。
首期:最长隧道区间约等于1.4条1号线
日前,在一年一度的国际桥梁与隧道技术大会上,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院长农兴中分享了18号线的设计经验。这是全国首条满足地铁服务水平的时速160公里全地下市域快线,车站间的距离大,平均达7.6公里,为广州所有地铁线路之最。站间距最大的是横沥至番禺广场区间,将近26公里,长度相当于整条地铁1号线的1.4倍,需要重点研究如何设计。
农兴中说,横沥至番禺广场区间的运行时间接近11分钟,按照150秒发车间隔计算,最多同时有5列车在隧道区间里运行。在这种距离长、埋深大(约30米)的区间,行车密度高,低概率事件增多,同时空间封闭,疏散条件差,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大、救援难度大。
经研究,地铁18号线在这个最长区间设置了2个疏散救援点,一个距离横沥站10.4公里,另一个距离番禺广场站9.7公里,两个救援点相距5.7公里。一旦发生火灾,后续列车可以就近运行至车站或疏散救援点进行清客。救援点好比一座简易车站,设疏散站台供列车停靠,设置两台防烟楼梯间直通室外,一部消防员电梯,还有临时避难区。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个救援点的疏散站台宽度为11米,达到了地铁站的标准,同时配线设置方案相当于一座带越行线的普通车站,可供18号线的慢车停靠、快车不停站通过。“视周边发展情况,这个救援点未来有条件升级为车站。”农兴中说。
这个未来的预留站在哪里?据悉,该救援点位于南沙区细沥村,夹在南沙港快速和南沙大道之间,北面为黄榄快速,附近主要为村屋、农地。
先预留车站、待时机成熟再建设的做法,在广州地铁并非第一次。地铁4号线就有2个站在开通时仅预留实施条件,分别为庆盛和官桥。这两个车站均可接驳城际或高铁,其中庆盛站接驳广深港高铁,已于2017年底投入使用;官桥站目前还没有开工迹象,按照规划将与佛莞城际官桥站接驳,后者正在建设中。
北延段:建议在嘉禾望岗设站换乘2、3、14号线
广东省发改委近日印发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整体交通规划(修编)》,披露了18、22号线北延段的走向和部分车站的设站计划。18、22号线在白云区并线运行,二者在白云城市中心、空港经济区连续两站换乘,其后,22号线进入白云机场,18号线开往花都天贵。
对此,多位市民建议,18号线的线位稍作南移,在嘉禾望岗设站换乘2、3、14号线,将大大提升线路的客流吸引力和通达性。“市域快线需要的是通过经停大枢纽、以最少站点换乘最多线路,达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徐先生说。
此外,18号线在嘉禾望岗设站,可为3号线分流。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院长景国胜撰文表示:“嘉禾望岗站接入地铁14号线一期工程后,日换乘量从原来16万人次增加到25万人次,高峰期换乘地铁3号线方向的入城客流约占地铁3号线客流的35%,让本已接近饱和的3号线(燕塘-广州东站段)处于运能极限状态。”
若18号线在嘉禾望岗设站,高峰期入城前往广州东站、珠江新城的乘客将不必挤3号线这“华山一条路”,且18号线时速快。另外,18号线为8节车厢编组,宽3.3米,最大载客量达2618人(3号线对应的参数为6节车厢、宽2.8米、2032人),而且座位更多,乘车感受更舒适。
考虑到18号线为市域快线,设站过密会影响列车运行速度,徐先生建议把18号线在白云区内连续两站换乘22号线调整为一站换乘,另一个换乘站的名额交给嘉禾望岗。
南延段:正开展方案研究 计划2022年开工
7月底,国家发改委批复了《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广州地铁18号线南延段升级为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将从南沙万顷沙往南延伸至中山、珠海两市。延长的线路大部分都在广州之外,相关城市推进情况如何?
近日,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在官网上公布了《关于珠海市九届人大八次会议第20200105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介绍了珠海在交通规划方面的进展。复函指,在城际铁路方面,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珠海近期规划了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以及深珠城际和广佛江珠城际。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正在开展方案研究,计划2022年开工。目前珠海正在积极配合开展相关前期工作,加快项目推进。
工程进度:
截至目前,地铁18号线全线土建工程累计完成83%。9座车站中,4座已封顶,4座进行土建施工,1座未开工;8个区间中,7个进行土建施工,1个区间在进行施工前准备。万顷沙车辆段、陇枕停车场进行土建施工。部分车站已进场进行车站装修及机电安装施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天研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