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族”是一种新时代的奴隶?

28.08.2015  11:12

8月26日,一篇题为《北大军训动员会惊现“低头族”》的图片集在网络传播并引发热议,虽然事情前因尚不清楚,然而参加讨论的人们,如果扪心自问的话,哪个又不是“低头族”大军的一员呢?

这种“低头族”其实是一种新时代的奴隶。时过境迁,当初跨越大西洋的奴隶贸易也许消失了,但是一种新的剥削和奴役制度又产生了。今天的互联网就像当年的大西洋,它是资本的场域,是剥削劳工的场域。

在全球数字资本主义的体系中,新时代的奴隶不仅包括富士康等电子制造业工人,也包括使用电子产品不能自拔的“低头族”——我们。有人名之为“i奴”:这个“i”来自iPhone、iPad这些品牌商标,它特别指向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新科技手段。

8月25日,北京大学2015年学生军训团进行消防演练及体验活动时,低头玩手机的照片引发讨论。 CFP 图

富士康的数码劳工

技术进步带来了许多新的事物,这些不同于以往的科技产品总是容易让我们产生某种错觉,以为一切都改头换面了。正如齐泽克所说:“不少人为了把握当今时代的新特性,就去创造新名词,比如‘后现代社会’‘风险社会’‘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等新词不断出现,造词的人却无法掌握新时代的真正脉络。唯有对旧时代亘古不变的东西进行分析,我们才能领悟新时代之新。”

从旧时代至今亘古不变的东西之一,就是资本主义对劳工的剥削和异化。在17世纪,这一现象被表述为“人类货物”(human cargo);在现在富士康工人们的口中,则叫做“把女人当男人,把男人当牲口”。二者本质都是一样的,剥夺了人之为人的尊严。

17世纪的奴隶制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奴隶制度,它通过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进行组织,“大西洋三角贸易”是其最为臭名昭著的运作机制。在具体的贩卖、奴役奴隶的过程中,当然有许多不同,比如当年的奴隶在运送途中要长时间佩戴枷锁,在劳动过程中随时会遭到鞭打,而且没有工资。富士康工人从外表看是自由的,他们还有工资;但是如果仔细思考,在企业内部,却至少有三点值得思考,就是工厂、宿舍和防跳网。

17世纪的工厂和富士康的工厂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的相对位置非常相似。17世纪的工厂是贩卖奴隶的中转站,它们分布在西非各大河流的入海口附近,当年的奴隶主要从内陆抓来,少时几个、多时几十个,沿河道押送到工厂集中关押,然后成批卖给欧洲奴隶贩子。而富士康在深圳的工厂,不也是小批量劳工从内陆集中到沿海口岸,然后其劳动力再从这里进入世界体系的中转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