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穿上白大褂体验儿科医生有多忙 压力大有医生辞职
■近期广州各医院患儿就诊量大,儿科医生告急,家长带孩子求医很辛苦。
■专题策划:林 波 陈琦钿
■专题统筹: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专题采写:新快报记者 黎楚君 李佳文 黎秋玲
通讯员 易灵敏 张婧绮 林惠芳 朱颖贤
■专题摄影:新快报记者 孙 毅 祝 贺
有医生坐诊31年患上颈椎病仍冲锋第一线, 也有医生不堪恶言攻击难承受工作压力辞职
为了了解儿科医生的工作现状,新快报来到医院接诊一线,到儿科接诊负担最重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穿上白大褂,体验儿科医生们的忙与累。虽然只是短时间观察,但已感受到儿科医生不易当的真实一面。
新快报记者感受到,儿科医生们的工作强度,一般人实在无法想象。有时候,好好地吃顿饭、睡个安稳觉都是奢望,但因为留恋孩子的笑脸,希望他们个个安康,即使工作如此辛劳,大部分医生都仍然坚守在这一岗位。
体验地点: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体验时间:6月9日下午4时~6时
接诊儿科医生:王波(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大儿科主任 31年从业经历)
有保护措施
一个钟还得看12个病人
新快报记者到达王波主任诊室时,他已经连续工作了2个多小时。推门入诊室,只见他软言细语地扶着小患儿的手臂说:“宝宝乖,我们不打针,听听宝宝就好。你看,听听妈妈,听听桌子,再听听宝宝,好了!”说时迟,那时快,小宝宝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王波已经完成了听诊。这时候王波,俨然就是一名慈眉善目的“萌叔”,是的,他总有本事把哭闹的宝宝哄得乖乖看病。
下午4时正是就诊高峰期,王波当时接诊的一位女童,才两岁大,一个多月来她反复咳嗽、低烧,急坏了家长,看病过程也是极不配合,根本不让医生靠近,更是抗拒听心肺的仪器。“萌叔”就拿听诊器示范给女童看,才稍稍让女童安静下来。详细看了女童过去一个月的病历后,王波给女童调整了药,然后语重心长地叮嘱家长:“她现在气管炎很厉害,要抓紧控制,别搞成肺炎了。吃药三天后要带回来复诊,不好转就要拍片。”
忙忙碌碌,王波一刻不停。新快报记者掐表一算,“萌叔”在4时后一小时里看了12个病人,平均5分钟就要看完一个。下午6时,他出完诊后终于有空坐下来接受采访。他直言工作量还算是轻的,这是因为科里对他采取了“保护措施”,原来31年的坐诊王波自己也成了“病人”,“颈椎7节里的4节都已经椎间盘突出、钙化。”
“前几天夜里10时多,科里打电话找我回来支援。我赶紧从家里开车进番禺。分诊护士看见我都快哭了。最后一下子把19个高烧到39.8℃~42℃的患儿都安排给我看。我最后离开诊室是夜里12时。第二天如常要6点起床,7点出门,7点半到医院冲进病房。”
进入儿科31年,王波感受到,近几年来儿科医生的工作强度越来越大,基本上每个儿科医生都在超负荷工作。究竟是什么动力支持着“萌叔”坚持下来?新快报记者留意到了王波办公室里白板上钉着的一幅蜡笔画。那是一朵开得很灿烂的向日葵,画画的患儿邓文龙把向日葵画上了眼睛、嘴巴,向日葵咧开嘴笑得很开心。“这是一位珠海来的患儿,三年级,家里环境不好,但是很懂事。来我们医院时病很重,全身皮疹,没一块好皮。全身脏器衰竭,治了20多天,才救回来的。”
王波告诉记者:“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小朋友的笑脸更美好呢?这些就是儿科医生很留恋的。”他直言儿科医生的流失率高是现实,但是留下来的医生都是很有奉献精神,很不舍得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