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梁昨在京去世:自谦“老人” 为中国奥运奔波一生

05.01.2015  21:14
何振梁昨在京去世:自谦“老人” 为中国奥运奔波一生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何振梁先生昨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南都讯 记者徐显强 发自北京昨日下午,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有着“中国奥运老人”之称的何振梁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85岁。

何振梁1929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50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曾先后任职于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和二机部四局,五六十年代多次担任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翻译,1955年调至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前身),帮助中国于1979年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中的合法席位。1981年,何振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此后,在国际奥委会执委及副主席的4次竞选中,他有3次以全票当选。1995年起兼任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直至因病去世。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体育外交工作中,何振梁先生最为人熟知的,是他先后两次参与北京申办奥运会。1989年,他当选为中国奥委会主席,第一次申奥时任申办委员会常务副主席,第二次申奥时任申办委员会顾问,两次均担任申奥投票中方陈述人,是北京申奥由失败到成功的标志性人物。他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威望、影响,丰富的体育外交经验和出色的语言能力,以及付出的巨大身心劳动,为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曾两次被德国《国际体育通讯社》评选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道:“如果没有像何振梁这样的人所作出的努力,奥林匹克运动不可能在当今社会里享有今天这样的地位,他实际上为奥林匹克运动及其原则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生命。他最卓越的成就之一则是为北京成功地争取到了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既是他毕生的梦想,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一年多之前,何振梁先生因中风入院治疗,此后一直处于住院状态,最终在昨日下午辞世。但人们不会忘记,他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申奥陈述中的那段慷慨之词:“不论你们今天作出什么决定,都将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你们今天的决定可以通过体育运动促使世界和中国拥抱在一起,从而为全人类造福。

印象

不论“泰斗”,自谦“老人

在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突然传来何振梁先生离世的消息,还是有些震惊。尽管他入院已有近两年时间,但当这一时刻抵达,感慨在所难免。

作为一名体育记者,我在自己的职业生涯曾多次采访过这位老先生,主要集中在2007年至2010年之间。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之前,带着赛事预热策划方案,我拨通了何老先生家中的电话。

接电话的是他的爱人梁阿姨———出生于中山的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新闻记者,两人都很和善,爽快的答应了我们的采访需求。那个时候何振梁先生虽已从行政岗位上退休,但仍然活跃在体育事业前沿,北京奥运会开幕两周年纪念日前后,他忙于参加各种庆典活动,刚刚喘一口气,青奥会接踵而至。采访是在见缝插针中进行的,那天上午,何老前往国家体育总局,参与讨论已故国家体委主任荣高棠纪念馆的建设事宜。他早早的就来到了总局大楼,出现在了我们的相机镜头和录音笔前面,一个多小时的采访结束,大部分工作人员还没有上班。

广州亚运会要体现岭南风格,硬件方面没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软件,我尤其想强调的是它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以及对亚洲人民的团结与友谊的促进,而不在于中国在亚运会上究竟能拿多少枚金牌。”何老说。得知我们的摄影记者来自广州,他在谈话中还经常蹦出几句粤语,幽默中透着亲切。对话结束,在总局一楼大厅的“冠军墙”前拍照时,何老不肯坐在旁边摆放的沙发上,执意站着面对镜头,“我身后的可都是奥运冠军啊!

对于这份采访初稿,何老认真阅读,还通过传真回复了自己的修改意见,细微之处,他一一修正。记者形容他为中国体育界“泰斗”,他进行了特别改动,将“泰斗”划掉,用钢笔写上了“老人”二字。 南都记者徐显强

他们说

何老为中国奥运奔波了一生

我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了30年,我22岁大学毕业分配到国家体委,就是跟着何老直到他退休,包括申办奥运会、举办奥运会,他一直是我的老领导。何老官做得很大,但是没有官架子,事业心和责任心极强,对下属的要求也很严格。我们能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一些成绩,都是因为他严格要求的结果。我们最后一次相见是2013年底,那时候他的状况不太好,眼睛睁不开也没法说话,他夫人告诉他我去看他,他躺在床上也没有什么反应。我要离开的时候,他竟然抬起手来跟我摆摆手道别,虽然没有说话,肯定还是有感觉有意识。前两周听说他的身体情况有好转,虽然吃饭还是很困难需要插管,但已经可以说话了。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我很难过也感觉很突然,真是没想到。

———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

第二次申奥的时候,何振梁已经是年过七旬的老人,但他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对申奥忘我投入,劲头十足。从这个角度说,他是我们永远都敬佩的老同志、老领导。申办成功之后,当时世界体坛对中国体制还存在担心,何振梁在奥组委和国际体育协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依靠他个人在国际体坛的声望,为北京奥运会协调工作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前北京奥申委副主席、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

我与何老真正在一起共事是申办南京青奥会。我们一起为南京申办工作,那时候我刚刚入门。他的经验非常丰富,包括前期写报告,后期与委员们沟通和协调,给予了我们很多指导。让我最受感动的是他的敬业,他那个时候已经做透析了,即便这样,每个礼拜都会飞去很多国家,与委员们见面。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挺令人敬佩的。

———前冬奥冠军、现国际奥委会委员杨扬       南都记者 徐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