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40余万份个人信息遭买卖 转手一次涨10倍
“你好,我是××小额贷款公司的,请问你最近有资金需求吗?”最近,绵阳市民唐先生接到过几次这样的电话,让他疑惑的是,他的信息是如何泄漏出去的?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绵阳游仙公安分局获悉,该局破获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查获公民个人信息40余万份。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征信名单”,也就是到银行查询了征信记录的人员信息。据介绍,每份信息经过多次转卖,从0.5元层层上涨至5元。目前,警方正在对信息来源进行追查。
购买“征信名单” 推销小贷被抓
游仙警方介绍,2015年11月,绵阳市公安局游仙区分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民警在工作中,发现辖区江姓男子长期在网上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初步调查发现,江某是绵阳一小贷公司销售经理,月收入十分可观。侦查员对江某展开调查,发现江某除了将所购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免费提供给下属、亲戚用于推销小贷业务,还将部分信息高价转卖。
侦查人员在固定了相关证据后,对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江某实施抓捕,在江某使用的手机、电脑中发现了含有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公民个人信息3000余组。审讯中,江某交代了他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用于转卖、发展客户的事实。
但江某怎么确认这些人员有资金需求呢?江某供述,其所购信息都是“征信名单”。所谓“征信名单”,就是因申请办理贷款而到银行查询征信记录的人员,基本都有资金需求。
江某还交代,他是通过微信从一个叫“数据销售中心”的网友处购得这些“征信名单”的。
转手一次 “征信名单”涨价10倍
2015年12月,游仙公安分局成立专案组,一张大网撒向“数据销售中心”。
侦查员以购买“征信名单”的名义,多次联系“数据销售中心”,逐渐取得其信任,并主动提出与侦查员见面。2016年1月5日,民警在湖南省将犯罪嫌疑人余某抓获,在其电脑、手机、电子邮箱等作案工具中提取出个人信用报告40余万份。
据余某交代,其从2015年6月开始,以每份0.5~1元的价格在网上购买个人信用报告后,再以2~5元的价格转卖。短短6个月,余某就购买了包括个人信用报告等公民个人信息40余万组,出售公民个人信息20余万组,获利40余万元。
目前,公安机关正在对信息来源进行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