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力茵:淡静心性 侍奉艺术
采写 摄影 \ 信息时报记者 徐毅儿
一位弱质纤纤,多愁善感的女子。家养的小猫离世,她会哭红了眼睛;画室的天台,会为过路的鸟儿时刻准备着食粮……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弱质女子,却能独自在恶劣环境下生活,只为写生、创作。她,就是余力茵,一位深居简出,喜欢种菜、画画的纯粹的艺术人。
余力茵,广东开平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毕业于广州美院教育系,结业于广州美院油画系高研班,广州美院中国画系高研班。系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专注于综合材料绘画研究。现为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美术系副主任,副教授。系广州市“城市美术教育奖”获得者。
艺术经历—
承受重压 走上求艺之路
余力茵出生于书香世家:其外公是对书、诗、印都有很高的造诣的,我国早期心理学家和音乐家何绍甲先生;舅父是原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指挥,作曲家、指挥家何化均先生;父亲为中学校长,母亲是音乐教师……然而,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令余力茵的艺术道路变得困难重重。
“因为遭遇家庭变故,我15岁便顶替父亲进入教育系统,在一家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余力茵自小展露的艺术天赋被掩埋在那个只能顾及温饱的岁月里。1984年,命运迎来了转机,从事幼教工作7年的余力茵得知广州美院招生。“我第一个想法就是我要考美院!”回想当年,余力茵至今仍然激动地眼泛泪光。但,报考美院的压力如大山一样压下来,身边的亲戚全部反对,甚至连在上海的舅舅也寄来长信,好言相劝她放弃。“就连教育局也不答应放人。我却把心一横,辞职。这在当时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情!”这一次,余力茵为艺术梦想豁了出去。
“工作七年,我当时仅得中学文化水平,要考取美院谈何容易。我每天下班后恶补文化课,困了就用风油精涂眼皮。”就这样,仅有中学文化水平的余力茵顶着来自家人的重重压力,用一年时间补完6年课程,顺利考进广州美术学院,从此踏上艺术之路。
美院毕业后,余力茵如愿以偿成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为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她先后于1996年、2009年,在广州美术学院进修油画和中国画。2010年,她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中央美术学院进行综合材料绘画的学习和研究。2013年,2014年,她分别在西藏大学、敦煌研究院,学习宗教艺术绘画……
艺术特点—
艺术结构全面 获奖无数
伴随着余力茵的努力,她的绘画道路越走越宽阔,所收获的荣誉也越来越多:1999年,水彩画作品《韵》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水彩画作品《老教育家何绍甲》入选广东省第一届水彩画展。2002年,水彩画作品《黄灯下》入选广东省第二届水彩画展。2003年,水彩画作品《仲秋》入选广东省青年美术作品展。2004年,水彩画作品《侗族三姐妹》入选广东省书法摄影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水彩画作品《姹紫嫣红》入选广东省第三届水彩画展;水彩画作品《心花》入选广东省第三届水彩画展。2007年,水彩画作品《瑶族女鼓手》入选广东省水彩、粉画作品展。2009,油画作品《思念》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2010年,油画作品《思恋》入选上海世博中国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
“2010年,在中央美院跟随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主任胡伟学习综合材料绘画之后,我发现自己爱上了这门随心所欲的艺术。”余力茵告诉记者,综合材料绘画,让她把学习到的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等绘画技法、元素统统派上了用场:“中国画的线条与撞水撞粉,油画的色彩和定点透视,水彩画的水色交融,让我的创作得到了更多的启发和突破。”余力茵说:“我特别喜欢这种艺术的灵动性与变幻莫测。学习综合材料绘画,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艺术,既是天赐的财富,也是自身的修为与努力的成果。艺术,不是我带着画面走,而是画面带着我走,她给予了我更多的挖掘自己未知潜力的勇气与可能。”
2010年,余力茵的中国画综合材料作品《家乡的碉楼—梦中的城堡》入选上海世博中国美术作品展。2011年,余力茵的中国画综合材料作品《印象—家园》入选广东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百年风云广东省重大历史题材”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画综合材料作品《辛亥旧址》入选 全国“回望中国—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综合美术作品展”画展。2014年,余力茵的中国画综合材料作品《辛亥旧址》入选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余力茵的综合材料绘画创作同样得到了业界的认可。
艺术追求—
皈依佛教 虔诚侍奉艺术
余力茵信佛,多年前就皈依佛教的她一直践行佛家的理念,用坚韧而包容的心来对待艺术和生活。“信佛,让我得到了许多,让我变得安静、随缘。在生活上,佛家让我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余力茵说,刚入佛门的时候,住持的一句话对她启迪最大:“住持告诉我,在生活中,你要低下头。因为你在海边,离海太近,仰起头来你就看不到海;往后退一步,低下头来你就能看到海阔天空。这让我真正读懂了‘包容’。”
“在艺术上,信仰让我的心境平静。”余力茵认为,绘画,也是一个修炼的过程,修心、修身,而且她多年来一直坚持吃素,旨在与佛的距离更近一些:“我画画的时候,会听着佛经,一边听一边画,我的心会因此变得平静,很平静,而画画的过程中,也会得到更多感悟。”余力茵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她开始绘画佛教题材的作品:“我的第一幅佛教题材作品《千手观音》,整整画了四年,还未完成。到西藏大学、敦煌研究院学习宗教艺术绘画,就是为了近距离感受古人的创作精神和艺术修养,近距离拥抱这伟大的艺术财富。”
余力茵愿望在未来的艺术生涯中,更多地绘画一些更能表达内心世界的抽象的作品:“摆脱了具象的束缚,内在的能量将得到更大的释放!综合材料的运用,依然是我的首选。我会用我的努力和修为,好好珍惜这份天赐的礼物。”
“余力茵信佛,用佛家人的心境,虔诚于绘画艺术,不浮不躁,坚守艺术追求几十年;余力茵广泛学习、研究多门类,多画种,她的作品包括有水彩画、油画、综合材料绘画等,各画种学轻就熟;融合东西方绘画技巧,与众不同,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作品饱含深情,至真至诚;她淡泊心性,静守花开,不问收获,只管耕耘。”这是丈夫周建明眼中的余力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