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9日《羊城晚报》A03版:广东高校组团到哈佛揽回150余名海外人才
亚洲多地留美精英有意前来广东发展
美国当地时间2016年5月12日上午,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高层次人才招聘会在哈佛大学召开,这是广东省教育厅首次在海外集中组织高校高层次人才招聘会,他们此行成果如何?羊城晚报记者18日从广东省教育厅获悉,高规格、高级别的招聘行动在海外高水平大学中引起了极大反响,短短几天的密集会谈颇有成效,仅第一天就有150多名海外精英签订意向书,愿意到广东一展拳脚。
人才是高校发展的根本,不仅是这一次,广东高校近年来想方设法通过多种渠道广揽贤才,从院士到讲师,他们不仅本人为广东教育科研做出突出贡献,还“带”来了更多的人才和资源,辐射效应不可估量。
羊城晚报 记者 王倩 通讯员 李宇红 蔡珊珊
海外人才招聘会或将定期举行
此次招聘会由广东省教育厅统一组织,提前宣传,增强招聘会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同时发动各高校分头进行前期沟通,有针对性地与意向人才进行前期洽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初步统计,5月12日当天上午参加招聘会的人才超过300人次,与高校达成初步意向的共有150人次左右,大部分是美国知名高校教授、青年教师、博士后等。除了5月12日的主会场之外,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还在波士顿、纽约、多伦多等地设立了分会场,预计参加人数超过500人次。
省教育厅表示,下一步,将督促高校将签约引进人才工作落到实处,并研究定期举行海外人才招聘会的可行性,为国家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及广东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大学建设延揽高层次人才做好强有力的智力保障,服务国家和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需求。
中大:千人计划入选者成为此行面试官
中山大学组建了由校长罗俊亲自带队的学校团和由千人计划长期项目入选者、院长及学科教授代表等组成的理工科、医科两个专业组,赶赴美国进行了人才洽谈。共有180余位来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布朗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伊利诺伊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等名校的人才参加意向性洽谈。
记者从中大了解到,此次有来自中大大气科学学院、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附属第六医院、海洋学院等单位的院长、教授代表,与人才进行了深入的洽谈。最终化学、环境、临床医学、大气、生命科学等学科物色到的拟申报青年千人人才到场深入交流,表达了愿意到中山大学发展的愿望和决心。物理与天文学、材料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学科也物色到心仪的人选。
据了解,中大此次“出海”招人的目的包括: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青年千人和创新人才长期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和特聘教授项目;“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等。
华师:校长变身推销员当场揽才三十名
12日当天,华南师范大学校长刘鸣非常忙,在哈佛大学,他与众多应聘者进行了长时间的面谈,详细了解应聘者的情况,并深入介绍华师相关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程序及引进待遇等情况。
据统计,招聘会收到来自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应聘者简历50余份,这些应聘者大多为三四十岁的青年高层次人才,研究领域涉及物理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数学、化学、地理学、经济学、工商管理、教育学等多个学科,并与其中30余人达成初步引进意向。
除了招聘人才,刘鸣一行还在11日下午,到访美国顶尖私立综合研究型大学波士顿学院。双方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明确了双方携手共建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计划及相关合作细节。
广东高校如何“诚意挖人”?
默默准备好经费设备感动了科学“大咖”
在此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高层次人才招聘会之前,广东高校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吸引高层次人才。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包括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九所高校组成的“卓越大学联盟”,就曾“抱团”进行过海外人才招聘活动,此外,通过各级各类人才引进计划,学校也在千方百计招揽人才,不放过哪怕一点最微弱的希望。
中科院院士、2015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曹镛是国内最早从事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的科学家之一,他带领的团队正在研发的柔性显示屏可能引领着未来移动设备的最新发展方向。
在来到华南理工大学之前,他一直在美国工作。“来到华南理工大学,实属偶然。
1997年我受邀到长春和广州两地进行学术交流,我这是第一次来广州,记得当时是圣诞节期间,天气特别好。”曹镛回忆道,时任华工校长的刘焕彬及材料学院院长贾德民向他发出邀请,请其前来主持创立一个光电高分子材料及器件方面的实验室,填补广东在此领域的空白。但他并没有立刻答应,笑说建实验室需要很多钱的。没想到当其时贾德民爽快地回答:“您就开个单子来吧。”
回到美国后,曹镛开了一个组建实验室必备的各种仪器清单,约70万美元,1997年12月发给华工后,他也没把此事放在心上。事隔近一年,1998年11月,刘焕彬突然来函,说建设经费已到账,学校批下人民币600万元启动费,相应的实验室已经腾空。
“我被华南理工大学的诚意所感动了。”1999年曹镛只身一人飞来广州,自此扎根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岭南大地上。
曹镛来到华工后,立刻着手筹建高分子光电材料及器件研究所,从无到有创建了广东省内第一个有机/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及系统集成的研究中心。在曹镛的努力下,光电所团队从创建时两名教师发展到目前拥有14名正教授、2名正高级研究员和多名副教授及技术团队,培养和聚集了一批有机光电领域的青年才俊,至今培养了博士105人、硕士107人,其中两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曹镛还不遗余力地把诺贝尔奖得主等一批高水平的国际知名学者“请进来”,与团队内的老师一起合作开展研究。长期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加州大学圣芭巴拉分校的黑格教授,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教授,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明人、2011年沃尔夫化学奖得主、美国罗切斯特大学邓青云教授等10多位国际学术大师和知名学者开展密切合作,在包括Science杂志在内的顶尖刊物上发表50多篇高水平合作研究论文。
刚刚获得了第十八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的华工青年博导黄飞也是曹镛的学生,“我一定会回来的。”2005年博士毕业后,在曹镛的推荐下,黄飞进入美国华盛顿大学材料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四年后,黄飞像他当初决定的一样,婉拒了外籍导师的盛情邀请回到了华南理工大学工作。
(王倩 卢庆雷)
相关链接: http://news.ycwb.com/2016-05/19/content_22087311.htm
作者/通讯员:王倩 李宇红 | 来源:羊城晚报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