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在粤院士为广东创新驱动发展建言献策

25.01.2016  14:28

  南方网讯(记者邹长森通讯员刘雷)1月22日, 2016年在粤工作院士迎春座谈会在广东科学馆举行。在粤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等20多位院士出席座谈会为广东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建言献策。

  据了解,2015年,广东全省上下紧紧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创新驱动。在科技创新方面,广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据数据统计,广东有效发明专利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保持全国首位,R&D经费支出超过1820亿元,占GDP(据广东省统计局统计,广东2015年GDP为72812.55亿元)比重达2.5%,技术自给率达70%,各项指标均接近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二位。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广东加快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打造人才高地。全省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达到1215.8万人,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广东还加快推进三大重点人才工程,“珠江人才计划”引进了26个创新创业团队和20名领军人才,“广东特支计划”遴选培养328名本土高层次人才,构筑了我省本土人才培养梯队;“扬帆计划”着力帮扶粤东西北地区人才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围绕“创新驱动 人才强省”,多位院士在座谈会上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刘焕彬指出,广东省科研经费大幅增加的同时也造成了科研经费的大量浪费。现在的科研项目经费动不动就是几百万,同一个项目,可以同时拿到国家的资金,也可以拿到省里面的资金,还可以得到市里面的支持。他建议,广东要提高科研经费的效率,把重大项目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把人才聚集起来,解决一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此外,广东还应该建立一个新指标,以衡量自主知识产权对GDP的贡献率。“技术自给率达70%这个数据对于广东经济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指标。但是这个数据不能完全说明我们广东自己的创新能力。”刘焕彬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教授姚新生则认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要警惕“大跃进”陷阱。他指出,现在的人才引进工作都有指标,都希望快速发展,把任务分解到人。比如一个教授,几年之内要出多少篇文章,要引进多少人才都有指标。他认为,人才工作不能太急于求成,打赢人才战关键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真正引进来人才,首先要选好,第二,要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值得注意的是,人才培养百花齐放的同时,人才计划名目繁多让人眼花缭乱,也在业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原来有经信委的“杰青”计划,教育部的“长江学者”,中科院的“百人计划”,现在又有了“优青”、“千人计划”,中组部的“万人计划”。“现在名目多了以后,我们都不知道哪个人才水平高或水平低,说不清楚。同时,名目多样也导致人才追求多个荣誉,拿多个人才基金的情况。”姚新生认为, “如果人才的生态环境不好,可以热闹一阵,但是不能坚持永久”, 中央以及广东省都需要做好统筹安排工作。

  座谈会上,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郑庆顺充分肯定了院士们的意见和建议。他指出,院士在广东省科技创新中承担着“领头羊”和“模范榜样”角色,希望院士在人才培养中继续做好传帮带,“人梯”和“伯乐”,充分发挥广东省创新发展“智囊团”作用。

  广东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何真代表广东院士联络中心汇报了2015年院士联络服务工作等有关情况。广东院士联络中心各成员单位有关领导出席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