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多方参与优质便捷 佛山不断丰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内涵
(法制日报要闻 本报记者 邓新建)在最新公布的广东综治暨平安创建考评中排名全省第一;全市2015年信访总量处于近10年最低水平;立法总量位居全省新获立法权的市第一位……广东省佛山市的这些法治成果是如何取得的?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近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深刻领会和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决策精神,结合佛山实际,不断深化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市委、市政府组织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各级主管部门积极发挥指导协调职能,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齐抓共管,丰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内涵,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法律体系建设格局。”
八大举措完善服务体系
今年5月,佛山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联合下发《佛山市丰富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全市开展此项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方案》旨在为群众提供优质、均等、便捷的“一站式”法律服务,进一步构建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多方参与、优质便捷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记者了解到,佛山已建成区、镇街、村居三级法律服务实体平台766家,一年累计接待群众3万余人次,提供各类法律服务4万多件次。为进一步适应新形势发展,佛山市坚持一手抓以信息化为载体,将信息化运用到公共法律服务各项业务工作中去;一手抓以创新为工作理念,推动各项业务工作创新发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佛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子甫介绍,围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目标,《方案》主要采取8项举措。一是大力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互联网+”水平,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建立全市统一的司法行政系统网络,实现市、区、镇街三级司法行政机关业务联动、资源共享;二是做实做强镇街、村居两级服务平台,整合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法律服务资源,进驻实体平台,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深化“三官一师”(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直联运作机制,深化服务水平,探索律师参与信访机制;四是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选派律师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此外,还涵盖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援助服务创新、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打造法律志愿者队伍4项内容。
为进一步确保工作落实,8月中下旬,佛山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组成督导组,采取听情况汇报、查看台账资料、实地抽样检查等方式,对5区和随机抽取的5个镇(街)司法所及10个村(社区)进行了检查。
五大成果显示服务实效
“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产业转型、城市升级、平安创建工作,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及推广法律服务,保障了各项重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佛山市司法局负责人介绍说。
佛山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首先是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功能强化。各地依托行政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等办公场所,区、镇街将所有司法行政职能资源整合到一个实体平台,实现“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全市已建区、镇街、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766家,完成率100%,接待群众来电、来访、来信3万多人次,提供法律服务5万多件次。
其次是“三官一师”直联村居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各地继续以村(居)为网格,全面落实“三官一师”直联村(居)工作,建立“五个一”(一个办公地点、一条法律服务热线、一个服务时段、一套工作台账、一个考核奖惩办法)工作规范。全市“三官一师”开展法律咨询1万多场次,调解大量基层矛盾纠纷。
另外,佛山市的基层群众全民守法意识得到强化。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的意见》,制定《佛山市“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工作指引》《法治宣传重要时间节点及责任分工》;各地积极筹建普法讲师团、“以案释法”专家库,促进普法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同时,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得到强化。目前,全市有人民调解委员会1337家,在册人民调解员13535名,村居专职调解员804名,调处案件4965件,上半年成功调解4816件,协议金额1.31亿元。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0138次,预防矛盾纠纷1031件,防止群体性上访32件1128人。
第五大成效是强化了对新市民的法律援助工作。落实新市民服务管理宣传月活动及新市民服务“三进”工作(进企业、进村居、进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服务活动。上半年,接待法援来电来访咨询11203人次,受理承办法援案件11177件。
持之以恒强化创新思维
佛山市在强力推进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取得实质性效果之后,进一步总结经验,最近又围绕“互联网+”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创新思维,打造出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便民服务、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平台,以线上服务推送、线下实体中心相配合的形式,主动为群众提供更专业、便捷的法律服务。
佛山各区、镇在全方位法律服务构建工作中不断创新。记者在禅城区看到,该区率先在全市安装了指纹联动视频识别智能管理系统,防止社区矫正人员脱管和漏管,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对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的监管考核。南海区推出“南海公共法律服务”公众微信号,在全省首推公共法律服务线上地图,首创即时定位、一键拨打等特色功能,搭建了律师与群众进行高效沟通的桥梁。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佛山市还实施了“法援服务项目申报”的办法,法援工作服务方式和申请渠道正不断拓宽,更贴近基层需要。
今年上半年,南海区在全市法援系统开展首个社工参与的全面援助计划——“法·传·情——南海法援社工服务项目”,开创了“法援+社工”的服务新模式。项目通过社工开展活动,填补了法援工作在前段和末端服务的空白区域。南海区还建立了便民“绿色通道”服务机制,规范推出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及时办理三大便民服务。
针对法律援助供需不对称的问题,今年三水区在全面落实每个镇街法律援助工作站配备1至2名专职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增设区总工会、区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截至上半年,三水区各级法援工作机构共受理、指派法援案件416件,援助群众2864人次。
“全市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成效显著,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将这项工作推进发展下去。”佛山市市长朱伟对记者说。
来源:佛山市司法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