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为何值得中国关注?

25.08.2015  19:18
佛山一直是全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先锋,从简政强镇、事权下放,从商事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到如今着力推进“一门式”政务改革,这座城市一直在用自身的改革提升政府效率、释放市场活力。

    

     夏日炎炎,万木茂盛。

    “佛山现象,绝对值得中国关注。

    这是微信热文《广东VS江苏:谁是未来老大?》中的一句话。一篇研究比对粤苏两省经济发展质量、潜力的文章,却把佛山摆上了前台。

    认清来路,方能决胜未来。恰值“十三五”规划编制之际,探寻“佛山现象”、“佛山模式”的真谛,更显出其现实意义。

    上半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81.4%:

    “一刀一枪”,拼出来GDP

    在日渐成为主流社交平台的微信圈里,《广东VS江苏:谁是未来老大?》一文迅速走红,阅读量早早定格在100000+。

    文章在分析广东更胜一筹的发展质量时,特别阐释了“佛山现象”、“佛山模式”。文章称,“佛山现象”绝对值得中国关注。其他发展传统产业的地方,把资本投向了基础设施、房地产,而佛山的投资更偏向工业设备、技术及人力,投资额比前者小得多,对GDP撑门面的效果远不及大项目、重工业和铺路架桥来得快,但其真实效率高得多。这样的GDP,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亦是值得真正尊敬的。

    刚刚出炉的佛山上半年经济数据印证了上述观点。今年上半年,佛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21.71亿元,增长8.0%;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324.47亿元,增长15.6%;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85.87亿元,增长24.8%,工业技改投资175.18亿元,增长181.4%。

    第二产业投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尤其是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81.4%,在国内经济整体面临下行压力、制造业企业普遍遭遇发展困境的形势下,如此大幅的技改投资增长不能不说“惊人”。

    这显然是缘于佛山这座城市对制造业升级的专注。

    如果回望今年以来佛山所做的努力,181.4%的“惊人”增长其实在情理之中。

    早在去年底,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从2015至2017年,市、区财政出资24亿元作为技术改造引导资金,配合省财政预算安排技改专项资金75亿元,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企业投入超过1000亿元的技改资金。今年5月,又进一步出台实施细则,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全市先进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使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28%左右,累计完成投资1400亿元以上,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达3000家以上。

    “今年技改投入有多少?占产值比重有多大?比往年增加了多少?”市长鲁毅每次到企业调研,最关心的便是企业技改投入情况。

    从政府、企业到市民,与其他城市相比,佛山这座城市有着更加笃定的自觉和共识: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创造了佛山过去的辉煌;以持续的工业技改投入实现制造业升级,才是佛山的未来。

    如果说在过去,佛山的GDP 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那么,在经济新常态下,佛山还是要靠技改投入、靠工业升级,“一刀一枪”去拼GDP。

    常住人口5年净增加135.4万人:

    “产城”融合升级,增强城市吸引力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珺在观察2008年金融危机后广东各市人口变化时注意到一组数据:2009至2014年,佛山户籍人口从367.7万人增加到385.6万人,净增加17.9万人;常住人口从599.7万人增加到了735.1万人,净增加135.4万人。常住人口增长明显快于户籍人口增长。

    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智石经济研究院副秘书长罗天昊在研究中也注意到佛山人口变化。他采用常住人口净流入量除以人口基数的测算方法,判断一个城市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在这样的比对中,佛山去年和今年的数值均居全国50个重点城市第三位。

    这同样是佛山以制造业为代表的本土实体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反映。制造业发展带来城市人口净流入,在外向型经济遭遇困境的情形下,“佛山现象”、佛山内生型经济增长模式更显现其吸附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

    从珠三角一体化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是过去几年国内经济一大特点。在珠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广州增强了第三产业的服务与辐射能量,佛山则进一步强化着制造业中心的功能和地位。亦因如此,当广东高瞻远瞩提出打造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产业带时,佛山当仁不让成为龙头。

    今年上半年,佛山实现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496.75亿元,增长8.7%。新签约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83个,投资总额290亿元。

    在佛山,工业机器人、医疗设备、电子通讯设备、仪器仪表、自动化设备等装备制造业日益蓬勃发展,支撑着这个城市制造业的升级。

    8月9日,美的集团与日本安川电机宣布成立合资公司,研发生产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佛山家电巨头美的正式进军机器人产业。

    改革开放30多年,美的的发展便是佛山的一个缩影,是佛山这座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城市孕育了美的,也是像美的这样纵横国内国际市场的民营制造业企业成就了佛山。如今,美的挺进高端装备制造业蓝海,又成为佛山制造业升级的典型代表。

    与制造业升级相呼应,佛山近年着力推进的城市升级,是常住人口增长尤其是高端人才流入的另一重要原因。“产城”融合升级,使佛山在人力资源流动中形成“盆地聚集效应”。

    近悦远来。城市升级早已赢得市民的心,说起这几年城市面貌的变化,佛山街坊常会发自内心交口称赞。这样一座城市,又在这个新时代,吸引着更多“新佛山人”。

    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90后”吴谨含,大学期间利用电商平台创业,取得1000多万元的销售业绩,毕业后来到佛山,成立天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吴谨含说,之所以选择佛山,是因为这里的家居建材制造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城市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宜居、美好。

    与很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吴谨含希望用5年时间,在佛山完成从20到1000家家居建材制造企业的布局。

    今年前6月新登记市场主体39071户:

    “不是特区胜似特区”,打造营商环境高地

    在国内城市竞争版图中,佛山不是特区、不是省会城市,靠什么取得如今的城市地位?

    “不是特区,胜似特区”,外界常会对佛山做出这样的评价,其实,这更是佛山对于自身的督促。没有特区的优惠政策,没有省会城市的优势资源,佛山只能通过自身改革去弥补“权力资源”相对稀缺的劣势。

    佛山一直是全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先锋,从简政强镇、事权下放,从商事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到如今着力推进“一门式”政务改革,这座城市一直在用自身的改革提升政府效率、释放市场活力,在不同的时代,在政府与市场的互动中,打造出相对优越的营商环境,成为一个“不是特区胜似特区”的城市。

    来自工商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佛山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39071户、注册资本438.9亿元,分别增长17.0%和23.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的迅猛增长,与佛山为企业打造便利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也代表着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就在几天前,8月19日,佛山禅城发出全国首张“一照一码”营业执照,不到两小时,广东省盈科远景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即完成注册。这是禅城在全国率先实行“一门式”行政服务的成果,佛山亦着力在全市推进“一门式”政务改革,为市民和企业法人提供更大便利。

    正如市委书记刘悦伦所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市场配置资源的流向和效率。一个地方要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实现由“政策洼地”向“环境高地”转变。

    即使是备受瞩目的自贸区,其关键也是营商环境的国际化。尽管佛山又一次在预料之中没能成为名义上的自由贸易“特区”,但打造“不是自贸区的自贸区”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共识和行动。目前,佛山已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和金融创新三大领域,复制和推广10项自贸区政策。

    这,便是一个城市的自觉和自强。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不是特区胜似特区”、勤于善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高地的城市,在当下和未来区域经济中,必将具有更可持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