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举行民政工作会议 将出台养老设施规划

11.03.2016  17:56

  佛山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2张、在省内率先统一城乡低保补差标准、每万人有8个社工……过去一年里,佛山实现“十二五”时期民政工作圆满收官。

  在3月9日举行的2016年佛山市民政工作会议上,副市长王玲强调佛山市2016年民政工作要抓重点、补短板,树品牌、抓安全,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发挥“三社”联动作用。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

  “养老”是2016年佛山市民政工作的重点之一。据市民政局局长张敏良介绍,2015年佛山新增收养性养老床位16128张,全市养老床位达到29429张,在省内率先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2张”。

  2015年,佛山全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完善,基本实现居家和日间照料服务覆盖城市和农村社区,其中,南海区福利中心被确定为全国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网络试点;全面推进“银龄安康行动”,实现综合覆盖率69%,居全省第一,其中,南海区、高明区、禅城区相继将高龄津贴发放范围扩至70~79岁老年人,高龄津贴标准普遍提高。

  2016年,佛山市将加强养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协同市国土规划部门加快出台全市养老设施布局规划;用好彩票公益金,扶持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建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进一步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抓好南海区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加快推进三水区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试点建设;制定实施佛山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实现每万人拥有8名社工

  张敏良介绍,2015年全市共有社会组织5567家,同比增长19.6%,实现蓬勃有序发展,全市持证社工人数增加到4441人,超额完成省里规定的“每万人拥有5名社工”的目标,实现每万人拥有8名社工。

  2015年,佛山市各级民政部门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投入,市级审批投入社会组织专项扶持项目资金590万元,扶持38个申报项目;全市有31个社会组织成功获得共310万元市社会建设创新专项资金项目资助;66个社会组织申报获批省级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专项资金共1730万元。佛山市共确定500余家社会组织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共有3A以上社会组织247家。

  2016年,佛山市将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和党建工作同步机制,将党建工作贯穿于社会组织登记、年检、评估、换届等各个环节;探索党组织审核把关社会组织负责人人选的有效机制;启动开展全市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实施工作;依托社会组织法人库项目建设,构建覆盖市、区两级登记管理机关和社会组织的信息化系统及大数据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综合监管体系,加大执法查处力度;深化社会组织自律与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组织信用评价、失信行为公示和守信公开承诺制度。

  另外,王玲还就近期做好清明祭拜保障工作提出,各区域安全隐患情况要明晰,保障要强化,责任要明确,配合要到位,处置要及时,文明祭扫宣传要到位。

  链接 2016年民政工作(部分)

  ●社会救助工作

  研究实施全额资助临界低保对象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进一步提高大病医疗救助报销比例。

  ●社会组织建设

  启动开展全市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实施工作;依托社会组织法人库项目建设,构建覆盖市、区两级登记管理机关和社会组织的信息化系统及大数据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综合监管体系,加大执法查处力度。

  ●社会福利事业

  加快出台全市养老设施布局规划;建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制定实施全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记者 邓思 实习生 黄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