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五大领域定位为“制造强国”和“供给侧改革”探路

24.11.2015  13:02

凭何打造国内制造业一线城市?

  佛山提出五大领域定位新构想,为“制造强国”和“供给侧改革”探路

  珠三角国家创新示范区建设启动、全国首个“互联网+”众创金融示范区落户、广东国际合作区挂牌启建……进入11月以来,佛山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创新示范的焦点。

  从工业转型升级动员大会、《中国制造2025》佛山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出台到发起中德工业城市联盟、举办“互联网+”博览会等一系列盛事,其背后都共同指向一个发展命题: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在“十二五”即将结束,“十三五”拉开帷幕之际,十八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集结号,不久之后,中央又频频释放出“供给侧改革”的重大经济信号。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国制造重镇的佛山于近日首次提出了“十三五”五大领域的新定位构想,明确要争当中国制造业的一线城市。

  时间表

  向3万亿“工业强市”冲刺

  近日,一组数据令佛山制造业为之一振:佛山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排全国第5、全省第2,今年工业总产值预计可达2万亿元。

  然而,目前佛山的产业结构仍以传统制造为主,虽然体量较大,但集中度不高,处在产业链低端,整体创新能力不强。今年以来,佛山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希望通过政策引导产业由大变强。

  今年5月初,佛山发起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动员大会,在2015年—2017年间,全市计划统筹带动124亿元集中支持工业转型升级,要推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500亿元。仅仅20天之后,佛山市“互联网+”行动计划又正式对外发布,预计用3年时间将佛山发展成为中国“互联网+”应用创新的试验区,成为全球“互联网+”中心。一个月后,《中国制造2025》佛山行动计划也正式印发,提出将重点发展智能装备、汽车制造业等6大领域。

  “如果进一步努力,‘十三五’期间工业总产值达到3万亿的话,我们能不能进入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说,佛山在“十三五”完全可以努力成为珠江西岸装备制造的龙头城市、全省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甚至进入全国制造业一线城市。

  坐标系

  “”与“”越洋对话

  除了从内部为产业注入增长的动能外,佛山也将视野进一步打开,希望通过在对标国际中确立自己的升级方向和开放体系。

  今年9月份的“互联网+”博览会上,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高峰对话是佛山产业界的一件盛事。德国一直是全球制造业品质的标杆,而中国则是规模和市场的代表。借着“互联网+佛山”的契机,“”与“”进行了越洋万里的握手。

  就在活动的当天,来自德国工业4.0代表团等8家机构及企业,与佛山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同意建立合作机制,帮助佛山企业提供机械制造、精密制造、生产自动化方面的技术支持。

  佛山牵头组建,并联手其他10座城市正式启动了中德工业城市联盟。该联盟将以中德工业服务区为依托,重点将在经贸拓展、产业合作、资本投资、教育培训、文化交流等领域开展合作,实现联盟城市间的优势互补、抱团发展。

  不久前,省商务厅正式宣布与佛山顺德携手共建“广东国际合作区”。该合作区将在“创新投资促进模式,推动产业高端化”、“突出直接合作,建设中欧会展基地”等六大领域进行全面推进全省国际化合作的探索。

  路线图

  提出五大领域定位构想

  上周,美的与国内语音识别先锋企业科大讯飞牵手,这是继其与国际机器人产业巨头安川电机合作之后,再度加快人工智能布局。

  这样的传统产业转型也照应了近段时间中央“供给侧改革”的思路。随着投资、出口、消费的“三驾马车”的疲软,如何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提高有效供给将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主线。在此背景下,除了注重总量扩大外,佛山也将更为关注结构和效率的升级,创新产业的增长模式。

  “战略新兴产业要在短时间内占主导地位比较难,现在上千亿的产业仍然是传统产业,必须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刘悦伦说。

  而就在“十二五”即将结束,“十三五”拉开帷幕这一关键节点,佛山在五大领域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定位构想。

  在产业发展的角度,将致力于打造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广东民营经济第一大市和珠西装备制造业龙头城市;在结构调整的角度,要争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典范城市、创新驱动先锋城市、产业金融中心城市、制造业服务化领头城市;在区域发展的角度,佛山要打造成为区域一体化发展重要节点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要成为生态环境修复示范城市;在改革创新的角度看,要成为体制机制改革前沿城市。南方日报记者罗湛贤

  ■声音

  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

  依靠深化改革提振企业家信心

  近年来,佛山的发展路径尤其是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不断突围,正引发从广东到中央、从媒体到学界的密切关注。“中国制造2025如果率先从佛山走出去,佛山的实体经济能够率先在中国走出去,对我国‘十三五’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有示范作用。”刘悦伦说,正是基于此,佛山目前已经成为中央和广东关注的一个重镇。

  “佛山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传统制造业大市,是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缩影和样本。”刘悦伦表示,对佛山和全国来说,经济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项目问题,更不是资金问题,而是企业家的信心问题。稳定企业家信心,必须依靠深化改革。接下来,佛山将重点从降低企业成本、促进金融创新、拓展国际国内市场等领域进行探索,提振企业家信心。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