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供电局驻村建“绿色”基地 助山区村民“造血”脱贫

02.09.2014  10:52
  “扶贫工作组进村后,不仅帮我们修了路,建好了水利工程,还指导帮助我们种植蔬菜,今年冬瓜丰收但价钱不好,扶贫组还帮我们卖了一期,我们都赚了不少。”上周四,佛山供电局扶贫工作负责人一行到清远英德实地调研驻村扶贫工作进展,村民老张由衷地向扶贫组致谢。

  佛山供电局驻村扶贫工作组2013年6月开始进驻大洞镇庙坑村,一年多来,由多方筹措共投入580万扶贫资金,帮助庙坑村实施了农村公路硬底化、水利设施维修、村委装修等一批项目,使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扶贫工作组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积极为村民想方设法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帮助村民建起蔬菜基地,首阶段75亩试验田种植的冬瓜获得丰收后,佛山供电局还发起了“爱心传递——认购扶贫点冬瓜”的活动帮助村民进行销售。

  文/陈子晨、叶梅贤  佛山供电局供图

   修建3条主村道通山村“财路

  大洞镇庙坑村位于英德市西南角,距英德市区80公里,面积2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871亩,山地3万亩,共589户2497人,其中,贫困户共93户338人,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1.3万元。

  为改善该村村民的生活环境及条件,去年6月进驻大洞镇庙坑村后,佛山供电局驻村扶贫工作组对村内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发现庙坑村基础设施极其落后,在村中手机无信号、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村道路况恶劣,全村只有11公里水泥路,其余15公里村道均为泥土路,路面坑洼不平,汽车基本无法进入。交通及信息的闭塞严重制约了庙坑村的发展,全村没有规模化的种植业、没有禽畜养殖场、没有工业企业,农业生产基本是手工作业,机械化程度极低。

  佛山供电局驻村干部何坤称,做好帮扶规划,扶贫小组决定先帮助村民改善基础设施,从去年开始,扶贫小组共对三条12公里长的主村道实施了硬底化,并修建了10道跨涌便桥。

  “路现在全修好了吗?”上周四,佛山供电局负责人一行到庙坑村进行探访时,第一句就问的是修路问题。笔者在现场看到,村内大部分主村道都新铺设了水泥路,还有村委会前面的一条公路将在近日开工。这些民心工程的实施打通了庙坑村与外界的联系,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为村里农产品的外销创造了条件,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培育主导产业“授人以渔

  “派驻驻村工作组专门进行扶贫体现的是供电部门的社会责任感,除了给村民建设好基础设施外,我们更关心是3年扶贫期满后,如果扶贫人员撤离了,村里是否还有能力实现持续发展。”佛山供电局扶贫工作负责人在实地探访时称。

  据介绍,在经过深入调研、实地考察及可行性分析后,驻村工作组决定在庙坑村建设蔬菜种植基地,将蔬菜种植培育为庙坑村的主导产业,成立“庙坑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对蔬菜基地进行管理和运作,并动员80%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参与蔬菜种植,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建立长效脱贫机制。

  蔬菜基地的建设分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2014年2~8月,在庙坑村的江顶、南坑尾村小组选取18户农户(其中9户为贫困户,种植面积共31亩),利用自有的75亩水田进行蔬菜种植试点,主要的农产品为黑皮冬瓜。在蔬菜基地现场,佛山供电局探访小组见到,75亩试验田种植的冬瓜已获丰收。

  “以前因为交通不方便,在家地里种的东西难卖,我们都去东莞租田种植。”庙坑村村民老张称。村里道路修建好,计划建设蔬菜基地的消息传出去后,像他一样的一批村民重新回到了村里。“在家种地本来就免去了土地的租金,贫困户还有补贴,花费开销相比在外地也少了,我们村民真正受益了。”老张乐呵地称。今年75亩种上冬瓜的水田中,有他自己的5亩,他总共投入了1万多元,冬瓜销售出去后,他算了下账,除去成本自己还赚了不少。

  根据工作组计划,今年下半年,将在全村进行动员,大面积推广蔬菜种植。而第三阶段是2015年后,在全村统一规划种植区域和种植品种,推广有机种植,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争取将基地建设为英德市的绿色环保蔬菜种植基地和佛山市“菜篮子”供应基地,甚至绿色蔬菜供港基地。

   带动村民参与“脱贫”“扶贫兼扶智

  据介绍,针对庙坑村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且点多面广,扶贫工作组调整工作思路,开创水利建设新模式。工作组与村委、村小组商议后,提出了“全村参与、群策群力、兴修水利”的帮扶模式,即由帮扶单位提供PVC管材、水泥、砂石等材料,由村民负责施工。

  “这样既可利用有限的资金尽量满足每个村小组的需求,又可大幅降低工程造价,真正让利于民。”何坤称。由于水利设施是村民建设,在给予村民一定报酬,激发了村民积极性的同时,村民在使用起这样的水利设施的时候也更加爱惜。水利设施也为扶贫工作组计划在建设蔬菜种植基地打下了基础,目前多家农户的田地都能够直接引水进行灌溉。

  在扶贫同时,工作组更注重扶智。庙坑村教育资源匮乏,全村没有一所学校,小孩读书都要到大洞镇。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读书只能寄宿,造成学生就读压力大,部分学生由于无法承担高昂的费用而被迫辍学。为确保“贫困户子女入学率”达到93%以上,杜绝考上大、中专的贫困户子女因贫失学的情况,佛山供电局发动员工和社会各界捐款,建立了庙坑村“扶贫助学基金”。扶贫助学基金专门用于发放贫困户助学金、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升学奖、特殊助学补贴等,并对庙坑村的特困户进行专户帮扶。

  上周四,佛山供电局扶贫工作负责人一行在庙坑村村委会给今年考取本科、大专院校和重点高中的5名学生发放了升学奖学金。今年年初,扶贫工作组向60名在校学生发放了助学金。

   爱心冬瓜”显责任企业大爱

  据介绍,75亩试验田种植的冬瓜丰收时,今年冬瓜的市场行情并不乐观,由于市场上冬瓜供应供过于求,收购价格一跌再跌。为避免打击种植户积极性,提高冬瓜的销售价格,驻村工作组想方设法,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供电局员工富于爱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优良传统,通过专业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员工爱心认购等,多渠道解决冬瓜的销路。

  何坤称,就在不久前,佛山供电局发起了“爱心传递——认购扶贫点冬瓜”的活动,发动职工和社会人士以50元/个的爱心价格认购冬瓜。与此同时,供电部门还联系佛山市企事业单位及清远、英德供电局的食堂进行冬瓜团购。驻村小组还利用微信、淘宝网络平台进行义卖。

  通过努力,佛山供电局员工和网络平台共认购了近1900个爱心冬瓜,二十多家食堂采购了2万多斤冬瓜,大大减轻了合作社的销售压力,同时,种植户也切实感受到了佛山供电局的帮扶力度,这对第二期动员更多农户参与蔬菜种植,扩大种植面积具有极大的鼓舞作用。

  “在以种植蔬菜形式帮助村民找到摆脱贫困方式的时候,除了要和农科所的蔬菜种植专家联系好,选取有机无公害的蔬菜品种,和其他地方的普通农产品形成错位竞争,更重要的是帮助村民找到销售渠道,确保付出得到回报。”佛山供电局扶贫工作负责人在蔬菜基地调研时建议。

  一直以来,佛山供电局主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在缔造社会和谐方面,佛山供电局积极开展扶贫帮扶工作,组织员工捐助扶贫善款,以及为四川雅安地震灾区、广东电网公司系统内受台风影响同胞捐款。

  佛山供电局还联合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贯穿全年的青年志愿服务“春风行动”,大力推进志愿者培训和规范管理,牵手困难家庭和福利院建立青年志愿长效服务点,创建“春风圆梦爱心仓库”,并组织志愿者围绕客户服务、安全用电、绿色节能、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主题开展服务。

  上月,庙坑村村民联名给佛山供电局送上了感谢信,由衷地感谢了该局为庙坑村扶贫所做的一切,这封信也给该局驻村干部何坤和助手带来了莫大欣慰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