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姓佛山姓福州,咏春那些说不清的事儿

06.08.2014  13:19
8月6日,福建福州咏春拳将可能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此,永春与咏春的国家非遗在官方层面的身份认同尘埃落定。

本月6日,如果没有意外,福建福州咏春拳将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月16日,文化部办公厅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期为20天。

回眸2013年11月3日,顺德永春拳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正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至此,永春与咏春的国家非遗在官方层面的身份认同尘埃落定。

一个永春,一个咏春。就算佛山武林的“yǒng春”之争再激烈,这里的人们总是相信,这是自家的内讧。尤其近年来,诸多关于咏春题材被搬上荧幕,咏春早已被烙上佛山的标签。而佛山人也一直延续着良好的“咏春传统”。

如今,某种程度上,咏春要改姓“福州”。这让佛山武林甚至普通市民多少有些错愕甚至难以接受。“福州‘抢’走了咏春”——今天,佛山媒体官方微博发布该消息后,不少网民表示遗憾、无奈甚至有些伤感。与此相反的是,福州不少网民感到“意外”。据媒体报道,佛山官方指出,因“申报主体不明确”,佛山目前并没有将咏春申报国家非遗。

本期,观察君梳理相关报道,讲讲咏春那些说不清的事儿,不足欢迎粉丝斧正。

一、咏春VS永春 起源说不清

多年来,佛山咏春与顺德永春争议的风波不断。

有关咏春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说是创于福建严咏春。严咏春是清中期福建南少林俗家弟子严四之女,她偶见蛇鹤相争,受启发而在自己原有的武功基础上创编了詠春拳术。更有人认为,詠春拳就是永春拳,得名于福建泉州南少林寺的永春殿,乃当年进殿者必修的南派内家拳法,总教习是少林弟子至善禅师。南少林被焚,至善曾一度逃难藏匿于粤剧红船中当伙夫,后因在东莞打抱不平露出行藏,戏班中人便纷纷拜他为师。其中苏三娘所学尤精,被人誉为“永春三娘”。后三娘将武功传于同行黄华宝、梁二娣等人。对于这些传说,《岭海群雄·佛山咏春拳》的作者,认为都不实,因此书中一开篇,即有所辩正:“至咏春源流,世代相沿,为时过久,即门内人士,也鲜有知其详者。故至于今,即“咏春”二字,亦有误作“永春”者,且怀疑源于洪熙官之妻永春,实则谬误。”钟生认为。

有人认为,咏春和永春,是同一个东西的不同表述,并不存在谁更正宗。二、佛山咏春没有去申报,为什么?

去年11月,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关宏称,顺德永春拳是通过体育系统申报为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国家体育总局授予。而佛山咏春拳申报国家级非遗是通过文化系统申报,由省文化部门推荐申报,走的是两个路径。

市文广新局文化遗产科副科长彭岚表示,全国非遗申请需要从区级到市级再到省级逐级申报,每个级别的分开申报,申请主体通常是一个保护单位。在佛山将咏春申请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的保护单位有两个,分别是罗村文化站和佛山武术协会。罗村是叶问的祖籍,可叶问一生与罗村的关系都不大,只是在近十几年当地才利用这个优势开发利用。而武术协会则反之,其拥有更好的先天条件,有完整的武术传承体系,拥有咏春总会和多位先辈的资源,但缺乏集中的保护和影响力。去年有报道称罗村在筹备,然后就没然后了。

彭岚称,之所以没有由文广新局统领去做这个项目,是因为国家并不倾向于用某个行政事业单位统筹某个项目,还是要依靠其他的机构来做。现在还没有申请,是因为“申报主体不明确”。

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广州咏春拳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阮祖棠认为,公共文化产品都是谁先申请就谁先注册,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广佛一带的咏春更名正言顺,咏春在广佛是主流,是在广东生根的,广佛一带学咏春的市民、基地、武馆的数量都是福建无法比的,规模和影响也都不一样。

阮祖棠用了“无奈”两字来表达咏春国家非遗未能落户广东地区,“广佛地区没有积极的态度”是咏春申遗“花落他家”的原因。

三、顺德永春反败为胜

2013年11月3日,顺德永春拳正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次申请顺德永春国家非遗的单位是顺德杏坛文化站,申遗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据悉,顺德永春原来是顺德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佛山咏春拳(佛山、叶问宗支)与顺德永春一同入选第四批省级非遗推荐项目名单,最终顺德永春败北。此次再次启动非遗申请,顺德跳过了传统的申报方式,直接面向国家体育总局申请,以申请体育范畴内非遗项目认定。

其实个个都正宗,又个个都不正宗。个人手法大同小异,但每个师傅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我觉得不需要再纠缠于这无意义的门派之争,而是大家联合起来一起推广咏春。武术能打能用就O K!”有业内人士说。

四、咏春历史研究太少 有人把传说变成了历史?

报道还称,市文广新局新闻出版科科长邓光民从事武术历史研究已四十余年,他说,尽管咏春门派众多,但很多都是“把传说作为历史”,真正研究咏春原原本本的历史的人很少。他批判道,这就是当下出现乱象的原因。

邓光民举例称,如今成功申请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顺德永春便是“把传说变成了历史”,而据他的考证,南少林子虚乌有,佛山咏春按照梁家后人(梁月娥)所说(有书信为证),实际上是梁赞从严咏春那里学来的,跟福建永春县没有关系。他认为,不管是福建还是佛山,不弄清真正的历史,即使是申遗成功了也无益于武术的发展。并表示如果佛山肯花费精力是可以把史实梳理出来的,“资料什么时候开始重视都太迟”,更可惜的是到现在还没有相关的工作展开。

五、咏春发源于福建,但失传?

现在福建有咏春拳吗?据我了解咏春拳只是在福建白鹤拳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咏春拳在福建并未成型。”这是百度贴吧一个名为“福州有没有地方学咏春”的帖子下的跟帖。

有学者看来,佛山咏春和顺德永春皆是福建南拳的分支,在晚清传入佛山,民国时期发展最为活跃,这是业内普遍认同的。

据新华网的一篇报道称,在福州、福清等地最常见的是跆拳道馆。练咏春拳的拳师们,似乎真的销声匿迹了。然而,热播电视剧《李小龙传奇》中,福建传统咏春拳门人的出现,让福州的武林前辈,感到有些突然。

练武几十年,我都没看见过福州有人会咏春拳,但说实话,听说过这个拳种,前辈们也说过这个拳是发源于福建的,只是具体在福建什么地方兴起,我们武术协会并没有相关资料记载。”福州武术协会会长胡金焕说,在广东省和香港等地,咏春拳的名气很大,传说中的咏春拳大师都是广东人,里面很少有福建人的身影。

习武60年的福州左海拳社社长,今年83岁高龄的太极拳高手陈德仁老先生也表示,对于福建的咏春拳,他也是只闻其声未见其形。甚至个人认为,咏春拳在福建已经失传了。但也有声音指出,福建传统咏春拳从来没失传。

■佛山网民有话说

@火均子:花落谁家都不重要。百花齐放,有利国粹发扬便行。重要是我们的咏春拳能打到哪里?无影脚踢得多远,自己的不足所在。

@南海樵人2013:呵呵,神马都是浮云。只要一提起黄飞鸿叶问李小龙我们想起的就只有佛山。

@麦蛇仔:武术之乡与弘扬申遗应分开两个方面来讲。即根在佛山是不会变的,即师傅陈华顺的永春、徒弟叶问的咏春和徒孙李小龙的截拳道,外人能抢吗?但花香开在那里就另议了,要想你的花比别人的香,就要靠自身努力,若福州做得比佛山出色,人家申遗,你只有看的份。

@妮布莱酊:佛山有两派咏春争得头崩额裂,结果被人捡了热煎堆

@就是眤称喽:嘿嘿,总比韩国人申了好点吧。

@孤身作战_:人家注重文化内涵:我们佛山注重市场经济,政府全力推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