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佛山市工人文化宫明年底开放迎客

06.11.2015  11:19

明年底,在佛山科学馆旧址,新佛山市工人文化宫将开放迎客。而两公里外,旧的工人文化宫已被拆除,只留下一片空地。 

一边是上世纪80年代,佛山老商圈升平路上第二大建筑群的旧工人文化宫。这里有佛山第一个歌舞厅、第一个录像厅、第一个音乐茶座、第一个健身房、第一个模拟立体声电影院……对于老佛山人来说,这里写满了他们的青春故事。 

一边是因旧城改造而要搬迁,将在汾江中路佛山科学馆旧址之上崛起的新工人文化宫。这里即将装修改造。 

11月4日,佛山市总工会对外发布一则关于文化宫新馆设计的征集方案。在佛山这座拥有大量产业工人的制造业之城,有着64年历史的工人文化宫将以怎样的姿态继续存在?又能否再次成为新时期劳动者的俱乐部? 

我们的青春都在那儿  

张秉潮回忆,1982年文化宫电影院播放电影《少林寺》,原计划一天排6场次,但供不应求,最后加场,连续一周通宵放映,场场爆满。 

那时候,佛山职工几乎每周有一张免费电影票,一张电影票2毛钱,有时候票不够,排长队买票也是平常事。”忆起当年工人文化宫的热闹场面,张秉潮依然激动。自1979年进入市工人文化宫工作,他从普通职工到文化宫主任,也从年轻小伙子变成退休大叔,用青春见证了文化宫的起起落落。 

上世纪50年代,全国解放不久,绝大多数工人处于文盲和半文盲状态,提高工人文化素质的需求十分迫切。1951年3月,佛山市工人文化宫在闹市升平路原万寿宫成立,立足打造“职工的学校与乐园”,是职工群众学习知识、开展文体活动的主要阵地。 

为了让职工群众有更好的活动场所,1955年市工人文化宫进行拆扩建,在第二年元旦建成开放。1964年工人电影院扩建成一级电影院,并在1965年将露天剧场改为市内剧场,一跃成为升平路上最热闹的地方,排在它前面的,只有当时的升平百货大楼。 

工人文化宫是当时佛山少有的公共文化设施,商圈的高人气以及国有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它的崛起。”62岁的霍炽垣,是一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他说,以前每次骑单车到附近走亲戚时,都希望能到文化宫看一场电影再离开。 

到了1977年国庆后,工人文化宫新的四层大楼开放迎客。随着各项活动的恢复性开展,文化宫里的影剧场、小剧场、溜冰场、音乐茶座、退休工人之家、图书阅览室、健美馆,每天都门庭若市,一时间这里又成为万众瞩目的文体活动场所,每年前来参加活动的人次达上百万之众。 

工人文化宫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他回忆,1982年文化宫电影院播放电影《少林寺》,原计划一天排6场次,但供不应求,最后加场,连续一周通宵放映,场场爆满。“那时候文化宫很火,每天电影院都是清洁工人上班,大家才慢慢散场。” 

当时,国有企业有固定工会经费,会包场请工人看电影。“一个国有企业有上千人,入会工人占90%,大多数人都去看电影,数量庞大。”冯增明是广东电工厂的退休工人,曾是工厂的工会干部。 

张秉潮说,当年工人文化宫票房收入在全市20多家影院中排名第三,更一跃成为广东省首批达到一级电影院标准的影院,吸引了全国各地不少电影院同行前来参观学习。回忆当年接待情景,他依然一脸兴奋。 

同期,受全国兴起的“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的影响,工人文化宫先后成立了佛山市职工书法、美术、摄影和灯谜协会,开展各类读书、文学创作等活动。张秉潮说,当中的不少职工会员现在已成为佛山市相关领域的骨干。“当年佛山职工灯谜巡回展的规模之大、内容之多,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工人文化宫原有的繁华景象,因以市场为导向的体制改革和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而改变。之后,这栋曾经红极一时的大楼渐渐变得安静,当年工人们看电影的场所也显得越发冷清。 

张秉潮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经商风席卷佛山,同期国有企业转制改革,大批工人下岗,基层工会力量变弱。 

到90年代中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电视、录像成了家用电器标配,加上城市发展的重心转移,升平路一带越显破落,到文化宫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了。 

迁址两千米,一个时代的距离  

明年底,在佛山科学馆旧址,新佛山市工人文化宫将开放迎客。而两公里外,旧的工人文化宫已被拆除,只留下一片空地。从旧址到新址,短短两千米,却是相隔一个时代的距离。 

与此同时,工人文化宫的经费来源由财政拨款转为工会经费补贴,最终演变成自收自支。没有了财政拨款的经费保障,佛山职工文体事业慢慢变弱。 

张秉潮回忆,80年代鼎盛时期,工人文化宫有职工120多人,到1992年裁员近半,90年代末继续裁员,最终只剩下在编人员20多人。 

为了让文化宫生存,我们自筹资金运营,开始搞承包服务。”佛山市工人文化宫主任周少莹说,工人文化宫也改变策略,坚持到基层送文化、送服务,其中最主要的是送免费电影到工业园区等。从扛几百斤重的胶片器材,到数字电影,从每年百场到千场,电影播放活动深受园区工人欢迎。 

2000年前后,佛山市总工会从有限的工会经费中,通过拨款来支持文化宫活动。市工人文化宫积极组织开展体现公益性的宣传教育、技能培训和职工文体活动。 

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工人文化宫为企业、工业园区、村镇工联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免费放映电影3473场,开展有奖灯谜、象棋等文体活动420场,服务人次30多万。 

同时,文化宫利用所在场地组织歌舞、曲艺演出300多场,为佛山市内退休职工、社区老人举办公益性曲艺演出、健康讲座120多场,并开展职工技能培训、体育舞蹈培训等活动,初步形成一系列文化品牌。 

2014年,升平路一带拆迁改造,工人文化宫榜上有名,并于五一劳动节前结业关闭。“一批老职工干部知道它要拆了,都很伤感。”张秉潮说。 

11月4日,他关注的“佛山工会”微信公众号挂出了一则英雄帖,征集市工人文化宫外立面工程设计方案。明年年底,在佛山科学馆旧址,新佛山市工人文化宫将开放迎客。而两公里外,旧的工人文化宫已被拆除,只留下一片空地。

此次征集设计方案,就是希望社会大众关注工人文化宫。”佛山市总工会副主席陈再勋说,通过物业置换,文化宫新址定在原佛山科学馆,未来将面向佛山职工群众开放,打造集教育培训、文体活动、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职工文化娱乐活动场所。

制造业之城”的“90后”考题

针对90后年轻工人,工人文化宫正在筹划具有亲和力的项目,如书吧、精致书店等,同时通过建设微信公众号,开拓学习功能,让职工能免费阅读一定数量的电子书籍。 

前段时间,佛山工会特意组织到西部四省考察学习工人文化宫的运营情况。对于文化宫接下来的发展计划,陈再勋说,一方面继续举办高端的培训计划,另一方面通过工会购买服务,鼓励文化宫到基层送服务,“等文化宫的文化产业做大了,便可自主经营,到文化市场中发展。” 

随着机器人浪潮的到来,职工的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在教育培训方面,工人文化宫将整合技能培训学校的资源,开设相关的在线学习课程,并采取大讲堂、读书会寓教于乐的形式,提升职工的水平。

对此,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主席周崇贤表示,工人文化宫未来的服务定位可从提供娱乐活动转向培训服务,如提升工人文化素质、技能水平等。 

文化宫要发展,必须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陈再勋说,针对90后年轻工人,工人文化宫正在筹划具有亲和力的项目,如书吧、精致书店等,同时通过建设微信公众号,开拓学习功能,让职工能免费阅读一定数量的电子书籍。“即使部分是有偿项目,但也会比外面市场价格优惠得多。

接下来,新工人文化宫还设有羽毛球馆等设施,能够提供瑜伽、舞蹈健身、培训拓展等活动。“当年,文化宫是大家‘相亲见面、拍拖的圣地’,这也可已成为今后发展的方向之一。”张秉潮说。 

为了更好地服务职工,佛山市总工会还计划在五年内,以市工人文化宫为主体,在全市重点区域建立3个工作分支机构,并兴办工人电影院、工人疗养院、康复医院、技能培训学院、学历提升学院、职工创新研究院等6大平台,满足职工疗养休养、学历技能提升和生产技术创新的现实需要。 

同时,市总工会还将通过整合市、区、镇(街道)三级总工会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外来工维权服务中心资源,在全市范围内重点建立72家职工服务中心,实现工会服务职工工作的普惠制和常态化。 

关于工人文化宫如何吸引90后,思考仍在继续。就这个话题,南海狮山镇也给出了它的答案——在工业园区中心设置服务产业工人的产业家园。 

狮山有60多万人口,园区产业工人及其家属占了总人口的六成多,如果满足该庞大群体的社会服务需求,已成为狮山发展的重要命题。 

狮山树本产业家园由此而生。它选址在松夏工业园区的中央位置,周边聚集了如东芝家电、燕京啤酒、伊立浦、朝野科技等大型企业,覆盖园区内3万多名产业工人。 

除了设置各类场室,开展形式丰富的活动,树本家园还协助园区员工获得公共资源服务,或运用社区资源帮助异地务工人员解决问题。 

如何服务好90后,是今后文化宫思考探索的方向。”对于这座历经半世纪岁月沧桑的工人文化宫的未来走向,张秉潮如是说。 

(编辑:苏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