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佛山火龙果滞销报道:帮忙反害果农

05.07.2015  13:11
果农称火龙果很好卖 - 新浪广东
来源: n.sinaimg.cn
果农称火龙果很好卖

   媒体评"火龙果滞销"报道:想帮忙却害了果农

  南方农村报-农财网讯 7月1日,国内某主流媒体报道称,广东佛山三水区大塘镇永平圩10万斤火龙果滞销,果农无奈全部倒入池塘喂鱼,引发外界关注,至今,国内各大主流网站转发报道佛山火龙果滞销事件,图文并用,场面“凄惨”,一时舆论纷纷,连台湾果农亦表示关注。

  中国近几年发展红火的火龙果,这次到底出了什么事?

   佛山火龙果怎么就滞销了呢?

  作为一个农业媒体从业者,一个火龙果作物的跑线记者,我认真分析了佛山火龙果滞销新闻稿件中的几个不妥之处。首先,标题为“【扩散】帮帮农民!广东佛山:十万斤火龙果滞销 果农无奈全倒池塘”,读者一看此标题,一般都会理解为10万斤火龙果因为滞销而被倒入池塘喂鱼。此外,又有报道题目为“广东数千斤火龙果滞销被倒入鱼塘”,有的文中称每天有几千近被倒入鱼塘。那么到底有多少被倒入鱼塘,为什么会被倒入鱼塘呢?

  部分媒体的题目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十万斤火龙果被倒入池塘”,实际就倒了几千斤爆裂的果。

  这个问题还原给当事火龙果基地佛山三水区永恒丰火龙果基地股东之一李文乐先生,李老板很无奈地告诉我,首批10万斤火龙果都以1.5-2元/斤的价格卖完了,何来全倒进池塘啊?“火龙果因暴晒裂果、花皮果等非商品果不能销售,扔掉很正常啊,就像苹果、柑桔有坏的果同样会扔掉不卖,火龙果同样道理”。

  李老板表示,他的果场300多亩,每年都会有几千近劣质果要扔,今年扔了3000多斤,有鱼塘就喂鱼再次利用,没鱼塘的果场就丢田头了。怎么会变成十万斤果全被倒进鱼塘喂鱼、堵塞鱼塘的传言?佛山火龙果怎么就被全国人民误以为滞销了呢?

   收购价5元一斤很低吗?

  其次,某报道中称,“前几年省内大批农户开始扎堆种火龙果,今年普遍丰收,供大于求令收购价下跌一半,才5元一斤,火龙果如果如果不处理会污染土地影响下一批果收成,所以他们只能将次一点果倒入鱼塘”。

  请问写此文者是否了解火龙果的行情:近几年,红肉火龙果收购价基本维持在4-5元/斤,有时会跌至3元/斤(此处指收购价,非零售价),目前该品种的平均亩产为4000斤左右,每亩成本(农药、肥料、人工、地租)即使按照6000-7000元计算,5元/斤价格,亩利润也在1万元以上,有一万元都不赚而是倒鱼塘,你疯了吗?

  再者,报道滞销文中提到火龙果增产,“300多亩连片的田地都是种红肉火龙果,由于前段时间雨水充足,亩产翻了一倍,收成超过15万斤,但因为市场饱和,遭遇严重滞销。”种火龙果的都知道,目前的火龙果品种大多需要人工授粉,持续雨水天气会影响火龙果授粉,导致挂果率低。

  整个5月份,珠三角地区大雨几乎连续下了一个月,这是火龙果最为关键的开花授粉期,火龙果授粉受到严重影响,大批果农哀叹这鬼天气导致火龙果无法正常授粉,首批果产量大受影响,上市时间推迟,另外,火龙果每年有十多批果,如何又有接一批果就说亩产翻倍,难道未来没挂果的批次增产你都能预测到?

   想帮果农却害了他们?

  报道火龙果滞销,可能是出自善意,想帮果农。造成的结果是怎样的呢?佛山高明区更合镇一个果场本来跟商贩订好了,收购价4.8元/斤,滞销文章一出,果贩直接把价格压到了不到两元一斤,最后甚至连收都不收。

  看看种火龙果的果农是咋说的?他们很受伤

  同属媒体人,我感到无语和无奈。作为一个客观对外发声的平台,媒体将局部小范围现象放大报道,是否考虑过对整个火龙果行业的打击后果?佛山即使真有10万斤火龙果滞销,也仅仅不足30亩地产量,被如此放大之后,仿佛整个火龙果产业都不行了。

  江门、肇庆、从化、河源、增城等等刚种火龙果的朋友被“吓怕”了,“我种火龙果还有前途吗?”本来种的好的、售价不错,等着赚钱,经此一击,骂声连片。北方的朋友同样感到惊奇,火龙果在北方18元一斤,在佛山怎么被倒掉了?

  火龙果每年都有喂鱼的,但那基本都是裂果、次品果。今年受雨水、天气等因素影响,次果多且集中,倒掉一些属情理之中。部分滞销报道看似为民请命,实则坑了农民,更打击了整个产业。

   种火龙果的要怒了,你造吗?

  中国每年火龙果的消费在600万吨左右,其中500多万吨从越南进口,越南火龙果品种以白肉为主,一年四季都有果,种植管理粗放、成本低,以低价冲击中国市场。而国产火龙果以红肉为主,品种更优,面积不足40万亩,但年产仅80万吨。由此推算,中国有500多万吨的火龙果市场缺口,种植面积约250万亩。

  在此,作为一个农业媒体人,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目前,中国的火龙果还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问题是有,而且有很多,但它没有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