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禅城:石湾石头村“爱心学堂”添加本土文化元素
一把剪刀,几片彩纸,剪出图案缤纷的窗花。近日,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石头村“爱心学堂”在霍藻棉小学如期开班,一堂生动的剪纸课吸引了20多位6至12岁的少年儿童参与。这些少年儿童大多是外来工子女,他们通过学习剪纸这门古老而富有传统特色的民间艺术,了解了佛山本土文化,增强对佛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禅城“爱心学堂”于每周六在全区四个镇街示范点开班,而每个镇街根据各自的实际和特点设计课程。聚集了大量外来工的石湾石头村就以传统文化为特色,为孩子们精心设计了剪纸、武术、国学、书法等课程。剪纸课堂一开始,中国咏春剪纸第一人邓燕萍的弟子杨斌就展示自己的看家本领,寥寥数剪,一张没有任何图案线条的彩纸就化身成为了漂亮的窗花。孩子们的眼球都瞬间被吸引住了,个个看得目不转睛。展示完毕后,课堂顿时活跃起来:“老师,快教我们!”“剪纸真神奇,我想学啊。”
杨斌先让孩子们把彩纸折叠成三角形,然后示意他们在纸上背后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大家不要拘泥于画条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图案都可以的,要敢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杨斌话音刚落,老家在湖南,今年9岁的小琦便专心致志地画了起来。心形、葫芦、丝带等图案跃然纸上,另一边,8岁大的志彬画满了圆圈……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画的图案开始剪了。”当孩子们沉浸在画画的乐趣中时,杨斌和四位义教志愿者走到人群中,手把手耐心教导,不断鼓励。“你这些圆圈画得太小了,剪起来不容易。”走到志彬的座位时,杨斌弯下腰来温和地对他说。
有些孩子第一次学剪纸,拿起剪刀不太利索,杨斌就说:“大家可以互相帮助,以前学过剪纸的同学可以教一下其他人,大家也可以比一比谁剪得更好。”每个孩子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甚至有的孩子剪完后迫不及待地向杨斌展示作品:“老师,您看,剪得怎样?”一幅幅剪纸作品,一张张开心的笑容,课堂里充满了欢乐。
小朋友围着杨斌学剪纸
课堂让孩子结成好朋友
在第一次学剪纸的志彬看来,剪纸是一件新鲜的玩意,“在我们老家福建从没见过,学校课堂也没有。”经过老师一堂课的指点,他很快就摸出了一点门道,创造性地剪出了一个“春”字。“回家还要剪好多窗花,送给妈妈。”小志彬调皮而又快乐地说。
而参加过“爱心学堂”暑期夏令营的三年级学生小君在新学期继续报名上课,就是爱上了“爱心学堂”的课程。“在这里学习很快乐,不仅没有压力,认识了很多好朋友,还学到了学校以外的知识,感觉很充实。”平日里内向胆小的她,在夏令营中与来自广西的小彤成为了好朋友,结伴一起来上课。“希望今后的课程有更多精彩的内容。”小君充满期待说。
由于石头村片区是佛山不锈钢行业销售地之一,大量外来工涌进,霍藻棉学校有七成以上学生均是外来工子女。他们的父母工作繁忙,平时很少带他们出去接触佛山本土文化,且处在不同环境、不同语言当中,这些外来工子女难免与本地学生存在隔阂。
为此,禅城区妇联把佛山传统文化渗透到“爱心学堂”课程当中,一方面锻炼他们动手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让其了解佛山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佛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而为使佛山剪纸这沉甸甸的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不乏味,杨斌在教程及教育方式上,亦花了不少的心思。教程准备方面,从易到难,将画与剪相结合,同时融入生活元素。在讲课过程中,杨斌把剪纸历史文化编成故事,或以发问形式开讲,偶尔也会穿插一些诙谐的词汇,逗孩子发笑,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这堂课,这些原本不认识的孩子互相认识,渐渐熟络了起来。“相信持之以恒地开展下来,会带给孩子更多益处。”(佛山市禅城区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