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东莞开讲“好故事如何写”
■高洪波
■邹弋舟
■葛水平
■詹谷丰
东莞时间网讯 上周二,东莞樟木头作家云集。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在樟木头开讲“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论坛由东莞文学艺术院名誉院长、评论家雷达主持,市文联主席刘锦明直言这个论坛“很高端”。高洪波论述了当下背景下,作家应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并与作家村作家和东莞文学院的签约作家们进行热烈讨论。
东莞有丰富的文学富矿
“袁大将军,我从北京来拜见你,你死后的一个半世纪,一个骄傲的敌人——乾隆,来为你平反……”高端论坛上,高洪波以一首自己的袁崇焕题材诗歌作为开场白,以袁崇焕身世为引子,来阐述自己对文化元素构成的认识。
高洪波说自己和东莞的渊源颇深,对这座城市很有感情,“2000年我第一次到东莞,就一直在感叹,被东莞的城市内涵所吸引。”他眼中的东莞有丰富的文学富矿,是文人墨客最佳的创作基地,“2002年之后的三年间,我陆续带着全国的一批诗人、散文家前来采风,总共来了三次。”
关于中国文学如何走向世界,国内从来就不缺乏这些声音,在高洪波看来,中国作家很难走出中国,因为当下很多作家不懂外语、视野狭窄,在创作时语言体系没有参照外国文学的标准,更多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高洪波认为,中国文学要想走出去,要有“故事好看、人物写得好、人物心理好、好编辑、好翻译”等几个元素。他并不认同生活中缺乏创作元素的观点,直言在生活中处处有好故事,关键要看大家怎样去发现。
有思考有情感的故事才好看
作为诗人和杂文家,高洪波结合自己的创作谈道,讲好故事首先要有思考在里面,对时代、对人民的了解要深刻。“作家要对自己的时代作出思考,要用中国元素、中国气息、中国气派为故事提供情节氛围,才能写好中国故事。”其次,要在故事中融入时代背景,他建议作家们在写作前先思考,“我们究竟为谁而写?”在写作中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时代。他眼中的中国好故事,是与中国当下密切相关的,“我们的故事要区别于俄国人、哥伦比亚人的故事,毕竟每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叙事方式也不一样。”
高洪波说,“以东莞为例,这十几年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作家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挖掘,才能写出好作品。”此外,作家的情感也是讲好故事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作家对自己所处的城市很冷漠,外地来采风的作家纯粹抱着度假的心态来体验风土人情,肯定出不了好作品。”
猎奇写作一定不是好故事
“当下的中国故事,大多以小说为主,长篇小说尤其多。”高洪波说:“小说不是唯一的叙事体裁,电视连续剧的出现对长篇小说形成很大的竞争。”他认为,不单是小说,诗歌、散文等都可以体现中国叙事,单一的叙事模式已经过时。“风靡全球的美国动漫《猫和老鼠》闹虽闹,但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在里面。”他还以东莞青年作家王虹虹跨界动漫产业的经历为例,说明动漫也可以承载中国叙事,不失为讲好故事的形式。
对于当下不少作家的猎奇写作心态,高洪波并不认同,好看的小说肯定要能够抓人眼球,但如果过于故弄玄虚,读者半天都看不明白,肯定不是好故事的标准。他认为在当下的中国叙事中,乡土叙事一直是中国作家的强项,东莞是个城乡结合比较明显的城市,乡土叙事和城市叙事都很适合,“陈残云的长篇小说《香飘四季》就是乡土叙事,写得非常成功。东莞有那么多的外来工,‘乡愁’也是很好的一种叙事方式。”
论坛同期声
城市化叙事
值得关注
邹弋舟,中国作协会员、70后代表作家、东莞文学院第五届签约作家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现在乡土的经验离我们越来越远,已经渐渐远去,因此,从乡村迈向城市化的经验,可能是当下需要作家多把握的主题。
先讲好
熟悉的故事
葛水平,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樟木头作家村作家
现在不少作家有一个毛病,总觉得风景在别处,故乡不美,但我认为如果作家能够沉下心来,在故乡熟悉的地方走一走,写一写,让自己的气质融入其中,可能比一般的行走和采风更有意义。
人云亦云
出不了好故事
詹谷丰,东莞市作家协会主席
一个好的作家,真正的名家大家,不会人云亦云,过多受外部影响。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只要认准了,就不要去管别人的非议,走好自己的路,要有自信,自己写的故事,就是中国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