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冷冻遗体盼新生 《三体》故事成真
杜虹(左)生前与女儿的合照。
2015年5月30日下午5时许,61岁的胰腺癌患者杜虹躺在病床上,已进入弥留阶段。
隔壁房间,两名来自美国的外科医生已经等待了8个小时,事实上,他们从5月19日开始就在为这一刻待命了。
下午5时40分,杜虹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两名美国医生第一时间向杜虹体内注射了抗凝剂、抗菌药物、抗血栓药物,防止血液凝固,并用特制设备按压心脏,保证血液继续循环。
随后,杜虹的遗体被放入装有冰块的木质棺材中,迅速转移到手术地点,耗时约1小时。接下来是灌流,由于人体细胞中含有大量水分,冰冻过程中水分凝固会形成冰晶,极易刺破细胞,造成巨大伤害,所以冰冻技术的要点是使用冰点更低、不容易结晶的保护液代替水分,达到脱水的效果。
美国医生首先用稀释过的保护液,逐步替换遗体中残留的血液。随后,使用仪器打开遗体颈部的总动脉和总静脉,形成一个液体输入的回路,输入保护液,随后开始重头戏——替换头部残留的血液。
替换过程比较漫长,医生会逐步加大保护液的浓度,从动脉输进头部。当人体内保护液浓度达到遗体保存要求后,继续监测静脉输出液体中保护液的浓度,当输出液体的保护液浓度与输入浓度一致时,表示头部水分已完全被替代。灌流超过4个小时,整个过程需要在冰冻低温接近0摄氏度的情况下完成。此后需要将遗体进一步降温。工作人员使用-60℃的干冰对遗体逐步降温,最终将遗体保存在一个-40℃左右的冰棺当中。至此,遗体冰冻的初步流程完成。
接下来,杜虹的遗体头部将被分离保存在-196℃的液氮环境特殊容器中。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工作人员将按期添加液氮,保证杜虹的头部长期保存。按Alcor科学家的乐观估计,50年后的科学技术也许就能让杜虹解冻头部、再造身体,也就是——复活。
起于玩笑 /
杜虹,重庆市知名儿童文学作家,今年5月30日去世,享年61岁。
2014年10月杜虹因胃痛再到重庆本地一家医院检查,彩超结果显示“胰腺占位”。“胰腺癌三期,去更好的医院看看有没有手术的可能吧。”医生最后这样说。杜虹28岁的女儿张思遥悄悄地上网查询,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会以极快速度夺走生命。
3月中旬,杜虹的状况急转直下,检查显示到了终末期。治疗期间,网上一则新闻引起了母亲的兴趣:一对泰国夫妇因无法挽救患脑瘤的女儿,把女儿送到美国一科研机构冷冻,期望未来科学发达时再将女儿解冻治疗。
天方夜谭 /
冰冻人体,她是中国第一人
母亲当时也许只是开了个玩笑,但女儿不这么想。今年5月初,张思遥郑重其事的把帮母亲冰冻身体的想法告诉了丈夫鲁辰。
“我当时听到妻子说的话,真是惊呆了。”鲁辰说,出于安抚妻子的情绪,他决定尝试一下,没想到真的在网上找到国内一家声称可以做人体冰冻的公司。对方告诉鲁辰,这项研究已经停止了,况且,要完成人体冰冻至少需要上亿元的资产。
“我们只是普通工薪阶层,如果需要这么高的费用,只能作罢。”结果让鲁辰有些灰心,但他没有放弃。通过几名网络志愿者以及在美国的同学,他辗转联系到了美国一个专门从事人体冰冻研究的科研机构——Alcor。
“联系了几次,我们认为,对方给我们的信息是可信的。”鲁辰说。
“人的死亡并非瞬间完成。”中国农业科学院动物基因工程在读博士魏景亮,是帮助鲁辰夫妇的志愿者之一。
魏景亮告诉记者,从生物学原理上说,在医生宣布患者死亡的第一时间,用科学手段让患者进入“医学稳定”状态,随后再采取一系列方法进行冷冻保存,可以最大限度让人体在有限受损的状态下进入冷冻状态。
“我们相信,冷冻人体在科学水平达到一定的水准之后解冻,是一种希望。”
由于所学专业,魏景亮4年前开始关注对美国Alcor人体冰冻技术,据他介绍,近十年来该技术有了比较明显的突破,因此近十年间参与并实施冰冻的人数比之前几十年的总和还要多。
魏景亮称,据他了解,杜虹目前是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全国首例参与人体冷冻保存以期望“复活”的案例。即使在亚洲,也仅有今年2月份媒体报道的泰国小女孩冰冻头部的案例,应属于亚洲第二例。
《三体》成真 /
小说里的故事成真了
“我们从Alcor了解到的情况是,全身冰冻需要200万元人民币,只冰冻头部的话,需要75万元人民币。”鲁辰说,经过反复考虑,他们认为冰冻头部的方案比较合适。
只冰冻头部,母亲会同意吗?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是,杜虹表示愿意。
杜虹有一个不被大多数人知晓的身份——她是前不久获得雨果奖的大热科幻小说《三体》的编审之一。在小说中,有一个叫云天明的角色,取出大脑后通过冰冻技术保存,最终通过三体人的克隆技术成功复活。
“妈妈说,50年后能否有效是未知数,但她不介意用自己的遗体做实验,新兴科技总要有人尝试。”鲁辰说,因为母亲节俭,所以他们隐瞒了花费金额。
随后,张思遥卖掉了在北京20多平方米的一套房子,加上杜虹的积蓄,凑齐了所需的75万元费用,和Alcor签了协定。
如今,杜虹的遗体已在美国洛杉矶完成了冰冻。张思遥与丈夫鲁辰期间已前往美国进行了探视。根据美方机构工作人员介绍,杜虹遗体的处理十分成功,在受损很小的情况下,已通过液氮保存在零下196℃的环境中。人物 资 料
杜虹
重庆市知名儿童文学作家今年5月30日去世,享年61岁
她的很多作品如《春之神》《等客人》《中队决议:不吃雪糕》等等收入了多种儿童文学选集和幼儿园、小学教材。
此外,她是前不久获得雨果奖的大热科幻小说《三体》的编审之一。华西都市报对话《三体》作者刘慈欣:
数月前已知晓“冷冻”一事
对杜虹的选择充满敬意
昨晚十点过,华西都市报也连线到著名科幻作家、《三体》作者刘慈欣。听到记者的转述,他的态度显得较为淡定。
华西都市报:您知道重庆女作家杜虹遗体冷冻的事情吗?
刘慈欣:我知道。几个月前我就知道了。是她的女儿跟我说的。我没见过杜虹女士。
华西都市报:杜虹是《三体》的编审之一,也是《三体》的读者。据杜虹的女儿讲述,生前的她,在得知自己患绝症后,最早冒出冷冻遗体的念头,正是从看你写的《三体》获得的启发。作为《三体》作者,你有怎样的话要说?
刘慈欣:我是写科幻小说。写科幻小说的科幻逻辑,跟作为自然科学的医学逻辑,不是一回事。坦白说,虽然我不是生物学家或者医学家,但是以我的知识,我认为,这个冷冻手术未来能将人“复活”,存在着巨大的技术障碍。况且杜虹女士还只是冷冻了头部。比如说,且不管冷冻对细胞深层结构的破坏,将来“复活”手术,对克隆技术也有相当高的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对杜虹女士敢于这样选择,我是充满敬意的。她能在自己的生命结束以后,还能用自己的“身体”去向科学的未来探索。这是很有勇气的行为。我真诚希望,50年以后,人类的科学技术真的能达到她所希望的那一步。我也非常期待,50年以后她真的“复活”了。我深深祝愿她,同时期待届时我还能活着见证那一刻。
华西都市报:万一以后还有其他绝症患者效仿她这种行为呢?
刘慈欣:非要效仿也是人家的一种自由。不过我要郑重提醒他们:自己首先要彻底想清楚,要明白,“复活”所将面临的巨大技术障碍。要非常非常慎重。这个技术障碍有可能在5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以后被克服,也可能永远无法克服。要有这个足够的心理准备。毕竟,科幻小说是文学,跟现实不是一回事。其次,冷冻遗体技术花费是非常高昂的,会给家人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
《科幻世界》杂志副主编:
证实杜虹进行“冷冻”手术:感到震撼
华西都市报记者随后也联系到《科幻世界》杂志副主编杨枫,她告诉记者,在杜虹生前,她曾经见过她。跟杜虹的女儿也有联系。早在几个月前,她也已经知道杜虹女士遗体冷冻的事情,“那个时候,她还没有去世。有一个将要参与到冷冻手术的志愿者联系到我,告知希望《科幻世界》能以合适的方式率先将这个手术披露。但是考虑到种种因素,而且我们也不知道一个科幻杂志该以怎样的角度去报道这件事,就没有率先披露。”
杨枫说,据她从杜虹的女儿那里获悉,杜虹女士是在好几年前得知自己患病后,跟女儿透露,自己也想尝试《三体》中描写过的那个冷冻手术,“《三体》这一两年是很火,但是此前的读者并不多。作为一个病人,而且不是年轻人,能主动选择这个手术,对科技的未来能抱有如此大的希望,可见她也是一个很有想象力且充满勇气的人。”
身为《科幻世界》多年的资深编辑,杨枫坦言,当最先得知这个消息时,“还是觉得挺震撼,觉得不可思议。毕竟,这是现实,不是科幻文学。对于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到哪一步,谁也不知道。”据《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