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来自中国”

28.06.2016  10:42

广东省第28批(梅州)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队员合影。(图片均为钟小丰摄)

向援赤几医疗队队员献花。

医疗队临时党支部重温入党誓词。

依依不舍的家属们。

  ●本报记者  黄  焱  刘世锦 见习记者  马健祺

  “Hola! Soy de Chino.”(你好!我来自中国)这是由我市组建的广东省第28批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队员学会的第一句西班牙语。今天,他们代表国家踏上援外医疗的征程。预计经过近30个小时的飞行,他们将抵达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在这个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疟疾、艾滋病流行的陌生国度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援外医疗任务。首次赴赤几,队员们除了要过语言关、身体关,最难面对的还是“离别关”。然而,正是家属们给予的支持,让队员们能够放下顾虑,去实践医者对职业和生命的神圣承诺,担起光荣的国家使命。

  孩子刚出生父亲就远行

  6月23日,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日雄迎来了第二个宝宝。孩子刚出生4天,他便要出发前往赤道几内亚。“妻子怀孕期间,我就没能好好陪伴……家人都很支持,但还是觉得挺对不起他们。”张日雄说。去年11月,医疗队前往广州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综合培训。培训期间,他只能每半个月回梅一次,陪伴怀孕的妻子和6岁的孩子。接下来有一年半时间,他不能够陪伴在妻儿身边。

  工作8年,张日雄已是医院普外科的年轻骨干,眼下正是磨练手术技术之时。到了赤道几内亚,他可能会在大外科工作,做一些较为简单的手术。但张日雄并不担心援非影响自己的专业发展。他说:“我之前就是从大外科开始的,手术技能退步了回国后可以再努力,但援外的机会可能就只有一次。”他已经做好了启程的准备,“听说患疟疾是标配,我已经准备好药了。”

  老父送女儿一包家乡石

  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邓利娟接到这项任务时,第一感受是“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了”。但父亲身患晚期肺癌,母亲有糖尿病,小孩也还小,家里的情况让她心情复杂。“接到让我体检的通知时,我在门诊处坐了很久,不敢回家。”邓利娟说,“接到通知一周后,我才和父母提起。父亲专程回老家,从水井里捞起一包小石头,洗干净晒干包好,让我带到非洲以解思乡之苦。”

  援非医疗队是随时待命的,经常要下乡,哪里有需要就得即刻出发,饮食根本无法保障。而邓利娟4月份刚做完胆囊手术。对于接下来的挑战,她很乐观。邓利娟说,自己做胆囊手术的时候,一睁眼打开微信就收到了医疗队25位兄弟姐妹满屏的问候和关心,“有这么多人一起面对,我会加油的”。

  妻子盼望丈夫平安归来

  中山大学医学院硕士毕业、目前在读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的市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黄岭志说,参加援赤几医疗队跟他既定的学习、工作计划是有冲突的。但他了解了援外医疗队和赤几的基本情况后,马上做出了“去”的决定,并且开始期待这次体验。

  从“不知道赤道几内亚在哪”到“希望挑战在简陋条件下完成工作”,黄岭志表示,是家人的支持给了自己动力。在昨日我市欢送医疗队出征的仪式上,他的妻子徐美霞红了眼眶。说起将和丈夫分离一年半时,徐美霞一度哽咽:“他告诉我的时候我都蒙了,不知道该怎么反应。”她说,自己是茂名人,在梅州最亲近的人就是爱人。“但这是国家任务,我会全力支持他。他很独立,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平安回来就好。”徐美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