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糖尿病的“后备军”?控制血糖实有妙方

23.11.2015  03:16
早期发现血糖异常并及时科学干预,控制饮食加上合理运动,可降低血糖,恢复健康。

  专家解读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映平 通讯员 彭福祥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首席专家 肖海鹏

  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李延兵教授

  你怕得糖尿病么?如果你现在发现血糖接近糖尿病临界值,又不想成为糖尿病人,你该如何办?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人口大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超过1亿。同时,全国还有1.4亿糖耐量受损者(糖尿病前期病人),他们是庞大的糖尿病“后备军”。内分泌科专家用鲜活的事件说明: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2型糖尿病可防可治。早期发现血糖异常并及时科学干预,控制饮食加上合理运动,可降低血糖,恢复健康。

  榜样

  1

  他管住嘴迈开腿,血糖控制住了

  某大医院内分泌科专家杨先生年过半百,家族有糖尿病史,好几个兄弟姐妹先后不幸“中招”。在2006年的一次常规体检中,他发现自己血糖值达到临界值。他知道,如果自己不想办法加以控制的话,很快就会像兄弟姐妹一样,因为家族遗传的原因不可避免同样患糖尿病,但如果控制得好,糖尿病或许会“迟到”甚至“不来”。

  从此,他坚持每天运动一小时,长年快步走,饮食方面严格控制,少吃高糖、高油、高脂的食物,青菜、水果稍为多吃,少熬夜,一年过去了,他的血糖值降至正常,如今九年过去,他的血糖仍然控制得很好,他终于用管住嘴和迈开腿这两大法宝破了家族人人得糖尿病的“魔咒”。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延兵教授点评:

  今年糖尿病日的主题是“健康生活与糖尿病”,其实,糖尿病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病,由于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又没有重视疾病的预防而导致的,吃得多动得少,很容易能量过剩堆积在体内,从而引起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继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另外现代人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也使人体内分泌代谢发生紊乱,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李延兵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和身体活动不足等行为危险因素普遍存在,超重与肥胖、血压升高、糖耐量受损等生物因素近10年迅速升高,如果这些危险因素不能有效加以控制,目前全国的1.4亿人糖尿病前期者,即糖尿病“后备军”很快就会成为“正规军”。杨先生的成功例子值得学习。

  榜样

  2

  45岁的他坚持跑步脱掉了“糖人”的帽子

  今年45岁的陈先生是某高校的一位教授,身高仅1.6米的他原来体重85公斤,体检空腹血糖值超过7.8mmol/L,虽然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但因为太胖,稍为动一动他就气喘如牛。内分泌科专家指导他除了服用降糖药二甲双胍外,还替他制订了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运动计划,他坚持每天跑步五至十公里,同时减少原来爱吃的甜食和高油食物,增加青菜和低糖水果,对每天摄入的总热量进行控制,一年后陈先生体重减至65公斤,血糖降至正常值,口服降糖药停了后,他每天风雨无阻坚持运动,血糖没有反弹,成功脱掉了“糖人”的帽子。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首席专家肖海鹏点评:

  饮食和运动能够预防和治疗早期糖尿病,这一点有实践和理论证明,我有好几个病人都是这样成功的,现在他们都不用吃降糖药了。日前,美国刚刚公布的一项2776名糖尿病患者研究结果表明,将糖耐量异常者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和生活方式干预组,15年后随访,发现两组的结果相当,这再次证实了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饮食和适度运动)等同于降糖药的作用,所以如果你血糖值偏高是“后备军”的话,要赶快向陈先生学习,行动起来。

  Tips

  你是否糖尿病“后备军”?

  专家建议,凡年龄超过45岁、肥胖人群、曾经在妊娠时有血糖偏高的情况、有高血压或生活方式不健康者(比如久坐、吃得太精细、营养太丰盛)、有遗传家族史等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年都体检。

  1、高血糖会导致糖尿病。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超过7.0mmol/L

  2、75克葡萄糖两小时后抽血检测或随机血糖值大于11mmol/L

  如果体检时发现血糖没有超过上述标准但偏高(例如空腹血糖6.8mmol/L左右),最好做进一步检测,看是不是糖耐量异常。

  糖耐量异常(血糖不正常但未达糖尿病):6.1-6.9mmol/L(空腹)75克葡萄糖两小时后血糖值7.8—11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