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你来评选“客都十大文化地标”
梅州是世界客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许多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标,蕴藏丰富的人文精神。为挖掘推介这些客家文化宝藏,丰富文化之乡的内涵,激发客家文化的感召力、传播力、影响力,本报联合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住建局共同主办“寻访客都文化地标”活动。从8月8日至11月2日,本报以全媒体形式,对我市28处文化地标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梅州作为文化之乡,文教重地众多。位于梅城凌风西路附近的梅州学宫曾是梅州最高学府,也是科举时代梅州杰出人物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平台。在清代,梅州成为全国114个科举发达市县之一,东山书院便是当时梅州城区的标杆性教育场所之一。坐落于兴宁城南司前街兴民中学内的兴宁学宫,继承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传统,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人才。位于五华县华城镇的长乐学宫代表了长乐的古代文化精品,弥足珍贵。
梅州名山胜迹、古镇古村落星罗棋布。粤东名山阴那山历经千年嬗变,惭愧祖师信仰从这里散播到海外,众多文士的赞咏也长留在山水间。兴宁的神光山历史悠久,如今是远近闻名的景点,有着众多文化古迹,也是一处具有宗教意义的圣山。被誉为“梅南胜境”的泮坑不仅风景优美,景区内的三山国王庙充分体现了客家地区丰富的民间信仰。五华县长布镇元坑被认为是中国内地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足球种子从这片南方僻壤散播四方 。名逾七洲洋的松口古镇在近现代则是客家人出南洋的重要港口,享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山歌之乡的美誉。百侯古镇是清代粤东地区的科举重镇,至今仍保留有120多座明清建筑,弥漫着翰林书香。千年古镇三河向为粤东水路交通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众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名人也与三河有深切的交会,留下诸多佳话。
客都梅州,英才辈出,影响历史进程。客家“人文始祖”程旼故里,山水名程,千古高风。阴那梅水之滨的叶剑英故居,记录英雄家国情怀。人境庐历经百年沧桑,承载了先进知识分子企图变革救国的悲歌。丘逢甲的故居——培远堂中,已经名扬四海,成为两岸人民盼望和平共处、祖国统一的象征。西阳镇白宫的敦裕居见证了艺术大师林风眠的少年时代,如今已经成为艺术界朝圣之地。一代“球王”李惠堂故居见证“球王”两段梅州岁月。著名诗人兼学者黄香铁的故居 “铁耕楼”,见证了黄香铁晚年的半隐居生活。“广东第一才子”宋湘故居没有雕梁画檐,见证了这位才子为官清廉、才华横溢的一生。张弼士故居光禄第历经百年沧桑,向世人诉说着一代巨商的传奇故事。明末清初“潮州后七贤”之一罗万杰的归隐处——逸老庵,在300多年间不断传扬他不畏强权的品质和爱国爱乡的情怀。
文化建筑和遗址都有难以忘怀的故事。梅江桥承载着无数客家人的历史记忆,铭刻着海外游子对故里难以割舍的赤子情怀。东较场承载着梅州客都的足球史,“球乡”的美名正是从这里驰名海内外。千佛塔寺,一方琉璃净土,保存的千佛铁塔,是梅州现存最古老的金石。明代 “父子进士(丝纶世美)”牌坊坐落在大埔县茶阳栉风沐雨400余年,仍在向世人展示着古镇人文风采。南越王赵佗在华城一带修筑的“长乐台”已杳不可寻,但附近两千多年前中原汉人在岭南留下的足迹——狮雄山遗址,昭示了古老长乐的历史底蕴。丰顺 “粤东第一飞泉”揭岭飞泉石壁上,因著名思想家朱熹的手迹“落汉鸣泉”,石因字贵,泉因名重,蜚声文化界。中国客家博物馆是国内首家全面展示汉族客家民系文化渊源,系统收藏、研究、展示客家历史文物与客家民俗文物之地,已经成为人们读懂客家的必经之处,是客家人寻根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这些地标记录了客家梅州文化的密码。目前,“客都十大文化地标”评选活动正在进行,广大读者可登录“掌上梅州”客户端和梅州日报微信公众号投票评选。最终,总分排前十名的将入选“客都十大文化地标”,颁发“客都十大文化地标”匾;其余则作为知名文化地标,分别颁发“知名文化地标”匾。
(本报记者 刘晓娟 刘奕宏)
不少地标承载了客家人的历史记忆,也是梅州人回忆与乡愁的寄托。
记者从各个角度拍摄地标,以便将地标全面地展现给读者、观众。
古镇古村落星罗棋布,各具特色,展现梅州独特的人文风情。
记者们仔细研究石碑上模糊的文字。
记者们在实地了解情况。
记者实地走访,对照古时的地图,了解古镇过去的风貌。
梅州是文化之乡,文教重地众多。
梅州山川秀美、胜迹处处。(图片均由连志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