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惠 李娜:供求协同联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30.11.2022  01: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运行中最基本的关系,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进而实现供求高效匹配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有序循环和高效运行,进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   扩大内需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应当以满足并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着力点。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消费则是基本动力中的主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必须打通内循环,增强内循环动力,保障内循环可靠性。这就要求紧紧扭住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构建现代化市场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和新型消费体系组成的完整内需体系,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释放内需动能,不断增强国内市场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实现供求高效匹配的高水平动态平衡,要持续扩大有效需求,强化有效需求对有效供给的牵引动能。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持久拉动力量,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企业投资、市场活跃、经济循环和持续增长,归根到底要靠持续的有效消费需求拉动。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深度促发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效应,尤其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提质升级的消费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增加高质量供给,持续释放巨大消费潜力和强劲消费动力,保障内循环拥有持续扩大的需求支撑。一方面,提升需求意愿,特别是增强消费者的消费意愿。通过升级消费结构,提升消费品质,创新消费模式,扩展消费空间,搭建消费平台,丰富消费活动,健全消费体系,全面深度释放消费潜力和消费动能。另一方面,提升需求能力,特别是通过增加消费者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因此,要探索构建与居民消费升级匹配的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为扩大居民消费夯实能力基础,并最终形成能有效应对超预期冲击、可靠性更强、强健可持续的内需主导型增长体系。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供求结构性错位,是经济循环不畅的重要原因。供给侧是经济循环不畅的关键方面,畅通国内大循环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遵循“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方针,打通堵点难点,补齐短板弱项,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以新供给引领并创造新需求,实现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的动态适配,不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首先,以纵深改革持续提升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引领推动消费持续升级。进一步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制约内循环畅通及大市场建设的制度障碍,加快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从生产端、供给侧入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及增强供给体系韧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增加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供给选择,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动态适配性。   其次,充分激发创新动能,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更多高质量有效供给。积极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自主创新能力跃升,建立安全稳定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提升高端供给能力,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与自主、安全、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基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等领域新的增长点,发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创造新投资和新消费中持续扩大内需规模、提升内需质量,形成面向新产品、新业态的强有力需求市场。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契机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循环格局深度调整,全球生产网络面临前所未有的长时间、大范围、系统性冲击,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将内外循环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中,以国内大循环促进国际大循环,以国际大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进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旨在通过发挥内需强大潜力,更好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在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我国人口基数大、数量多,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应当充分利用、有效发挥、不断巩固并持续增强这些优势。这就要求立足自身,加快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持续提升中国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有助于提升内循环效率和水平,推动经济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一是要通过扩大出口优化国际市场布局,通过扩大进口释放内需潜力,把强大国内市场打造成自身发展的核心引擎。二是要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以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推动本土企业深度参与国际分工,打造更加开放、更具韧性、更有活力、更为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增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三是要促进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有效衔接,逐步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吸引更多国际高端资源要素,推动高质量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经济特区等对外开放前沿高地的重要作用,不断探索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加快制度创新、先行先试,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供求动态平衡,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抗击疫情背景下中国制度优势及话语体系构建研究”(20VSZ00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