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锡恒:从供给侧改革创新发力,优化清远经济结构

30.12.2015  15:59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侧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尔后又在亚太经合组织和APEC工商领导人会议等场合重申这一理念。李克强总理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也指出:“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所谓的“供给侧改革”就是从市场供需两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化解落后产能,释放存量中的有效能量,将发展方向引向和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形成供给与需求两端的最佳耦合,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经济结构。

哪些领域、哪些产业、哪些产品需要从供给侧改革,优化土地、资本、劳动力培育与提供、科技支持和政府服务的供给;哪些产业应削减或提高以上要素的供给门槛,促使其转型升级,释放有效能量,化解落后产能的。供给侧改革的主导权和主动权往往在政府手里。

供给侧改革”同样适合作为后发地区的清远。清远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建市尚不满28周年,2011年清远就进入了全省千亿元俱乐部。第一个十年,清远没能搭上以外来代工和需求量很大的万元级家庭耐用消费品发展快车,没有成规模的产业群。第二个十年期,国家推出了商品房和私家小汽车10万—100万级消费品政策,清远也失之交臂,只是在后期搭上了建筑陶瓷、水泥生产的末班车。第三个十年期的前五年,清远迎来一波房地产的井喷期,这个十年的后五年,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和低迷也影响了建材产业。展望第四个十年期,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以3D打印技术、机器人研发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一波中,清远究竟能有多强的竞争力,仍有待观察。

清远得益于后发,总体对化解落后过剩产能的压力并不十分大,而难点在于尽快形成新兴产业群,这也是对政府侧供给改革的压力和动力。

清远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在省“加快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广清一体化和广州对口帮扶的大背景下,清远面临一个千载难逢和绝不可错失的良机。发挥好政府拥有主导权的“供给侧改革”作用,因地制宜,发展符合清远实际的新兴产业群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按照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的“用不平衡的发展方式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理念,南部重点发展区域要快速优化发展,而北部生态发展区域也要加快生态发展步伐。按照“南融北拓桥头堡,水秀山清后花园”战略构想,清远应该实行产业城市与消费城市并重的经济结构。南部无疑是高端二次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的主战场和产业城市的承载体,要以政府拥有的土地、资本、劳动力培育供给,科技扶持和财税政策,对投入强度大、产出效益高、耗能低、拉动效应大、技术岗位就业充分、税收贡献大的企业在供给侧给予倾斜,甚至开辟政府服务特别绿色通道。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在供给侧给予扶持。对“小马拉大车”,以圈地赢利和“僵尸企业”采取政府回收、兼并等“挤出”政策,用工业“亩产制”考核企业,把原占用的低效开发土地转到因用地规模和用地指标不足而受到土地制约的新兴产业上来。从而引领产业往中高端发展,形成“强市”的产业经济。

消费城市的主要载体是北部生态发展区域(也包括清远落户的长隆项目和南部生态区域),利用“珠三角后花园”和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叠加利好,发展承接清远长隆项目“溢出效应”的生态休闲旅游产品,形成主要覆盖珠三角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品,打造广东“休闲胜地”,利用消费拉动生态区域发展的“富民”产业。对生态发展区域,同样要优化政府拥有主导权的供给侧资源,对符合发展方向的产业实行差异化的土地政策、金融政策、人口政策,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逐步完善下游对上游的补偿机制,引导生态发展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有效的消费拉动,而且是异地消费者带来的当地拉动效应。

利用供给侧这端的改革创新,撬动和引导需求侧另一端的消费、投资和出口,是经济新常态下有效提高发展速度,提升经济质量的新理念、新出路。

(作者系广东省社科院清远分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