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可持续增长 省社科院院长王珺接受南方日报专访表示
南方日报讯(记者/黄应来 实习生/莫承欣)日前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动员全省上下把经济工作的重心转到供给侧,推动广东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上走在前列,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破解中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问题,这是我们当前经济工作的重心。”省社科院院长王珺近日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谈了他对这次会议精神的理解。
稳增长可为调结构提供空间
王珺表示,当前把经济工作的中心转到供给侧上来与过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理是一样的,过去长期以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突出,必须通过经济建设来发展生产力,让老百姓脱贫致富。而现在我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这既有周期性问题也有结构性问题,其中结构性问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既然关键性问题很清楚,那么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下行的问题,就需要从深层次的结构问题入手。“所以,国家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解决我国中长期发展的治本之策,广东省委全会提出要把经济工作的重心转到供给侧。”
“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需求侧主要解决的是短期增长问题,诸如投资、消费与净出口等‘三驾马车’,供给侧解决的结构性问题则关系到中长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王珺分析。
尽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王珺认为,要实现稳增长是有基础和有保证的。我们的目标是从2010年到2020年按每年增长7%,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十二五”期间全国GDP年均增长7.8%,那么,在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只要达到6.5%,就能完成目标。“只要我国经济实现增长6.5%或以上,那么6.5%以上的部分,就是我们进行结构调整的空间。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动选择。”
创新驱动是供给侧改革抓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就是从供给入手解决当前我国有效供给不足问题。”王珺认为,有效供给不足的核心就是新旧动能的转换。当传统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的动能减弱了,就要依靠新经济来推动经济增长。新经济离不开新技术来源。在国内外技术差距较大的情况下,过去的新经济发展主要靠引进国外相对成熟、国内仍处在先进水平的产业技术。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目前在新兴产业发展上几乎国际先进国家同步布局,如新能源、生物医药、机器人、装备制造业等。因此,引进新技术发展新经济的空间就减少了,必须走自主创新的路子。
上半年数据显示,广东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正在加快。如,先进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增长9.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8.8%;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增长11.0%,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7.2%。王珺说,“广东在2015年年初就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现在来看,其实质就是为了扩大有效与中高端供给,减少低端与无效供给,以满足收入水平日益提高的人民群众的物质与文化需求。所以,创新驱动是新经济发展之源,新经济是结构转换之根。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就是这种逻辑的体现。”
“要让市场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王珺表示,新产业、新部门往往是回报率较高或利润较大的部门,这会引导资源从传统部门流向新产业、新部门。结果就是,这些新产业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会上升,传统经济的比重会下降。这就是基于市场引导的资源流动所带来的结构性变化。所以,先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等新经济,再引导资源流向这些高回报率的地方,资源流动的结果就是结构性变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涵义。
供给侧改革不能忽视政府作用
市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政府的作用亦不容忽视。王珺认为,政府要扶持新产业、新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都有扶持新产业的政策,因为新产业与新经济培育与成长都有一定的风险,这会导致私人投资不足。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去扶持它们,包括建立平台、给予政策补贴、建立专项资金等等。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性动力还是在改革上。这里所说的改革就是要消除资源流动中的各种障碍与瓶颈,比如说,培育与发展资本市场、降低兼并、收购与重组过程中的产权转让与交易成本;构建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推进混合所有制进程;营造市场化法制化营商环境,大幅度消减制度性交易费用等。
王珺特别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按照预期的目标前行,改革共识十分重要。这需要深刻地学习与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凝聚共识,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