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发力 李克强观点获中外专家点赞
“中国最近几年一直在持续不断推进结构性改革,没搞‘强刺激’,说实话,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下一步我们还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李克强总理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国内外专家座谈会上郑重重申。
一周前,李克强总理曾主持 经济 工作专家座谈会强调,要创新发展理念,通过“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在12月7日的座谈会上,他再次就此问题与6位中外专家进行深入讨论。
通过深化改革改善供给,适应民众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
世界 银行 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郝福满在建言中肯定中国在“供给侧改革”方面的探索。他说,把财政政策作为增加需求的有效工具,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可以有效加速供给侧改革。
中国国际 金融 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师黄海洲更加明确地建议,要把“供给侧改革”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李克强在回应中外专家的建言时说:“当前国内民众消费水平正在不断提升,但我们的供给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适应内需的要求。因此不能仅仅着力于‘扩大内需’,还要推进‘供给侧改革’。”
李克强表示,本届政府推进简政放权、“双创”和“互联网+”,实质上都是从供给侧发力。
他说:“今后,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持续创新、改善供给,适应民众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
需求侧同样需要深化改革,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
传统经济调控领域的“需求侧改革”,同样引发了中外专家热议。诺贝尔经济学奖和诺贝尔和平奖双料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级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发 言中说,中国在城市宜居建设、医疗教育改善等“需求侧”领域仍需要进一步加大有效 投资 ,这对经济结构调整同样会产生巨大影响。
“要扩大公共投资拉动需求,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公共财政都需要改革。”斯蒂格利茨强调。
李克强对此表示赞同。他说,下一阶段我们要抓住城镇化、中西部铁路等需求侧的“缺口”和“短板”,扩大有效投资。
“中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镇化仍是中国最大的内需。”总理说,“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与东部地区相比也还有很大差距。这其中同样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
李克强强调,在需求侧同样需要深化改革。我们将采取购买服务、公私合营(PPP)等方式引入社会资金,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提高投资效益。
“‘十三五’期间,中国完全有可能实现‘中高速增长’”
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意义何在?李克强强调,目的都是要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
“过去几年,世界很多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已经形成共识:量化宽松只能解决短期问题,若要解决长期问题,只有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总理说,“但事实是,推进结构性改革要比推出量化宽松政策艰难得多。所以不少国家在推进结构性改革方面迈出的步伐并不快。”
李克强坦承,中国这几年不搞“强刺激”,持续不断推进结构性改革,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但他同时强调,不管如何艰难,中国推进结构性改革的信念和决心都不会动摇。
对于李克强总理规划的这一发展蓝图,来自世界银行郝福满表示完全可能。他说:“30多年前,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提高生产力水平,催生了经济建设的巨大的成就。在‘十三五’期间,中国也完全有可能实现‘中高速增长’。”(新京报特约记者储思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