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莞生猪实名准入计划搁浅

05.07.2014  15:00

   东莞时间网讯 东莞市生猪产销联建工作协调小组原本决定,从2014年7月1日起,全面推进供莞生猪电子标识实名制,建立质量追溯制。由于我市与供应基地的条件尚不成熟,昨日市农业部门表示,这项计划暂缓实施。

   “身份证”条件尚未成熟

  据市农业部门统计,目前外地供莞生猪基地提供生猪850多万头/年。

  我市从2007年起,所有生猪从外市引进,市内不再饲养生猪。我市与多个地方合作,建立供莞生猪基地。而我市农业部门对生猪基地进行质量监管,每个供莞基地的生猪,在进入东莞前,必须由农业部门做质量验证。如果检出含有瘦肉精,将会拒绝问题生猪进莞。据市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除了个别批次的生猪在进入东莞前,被检出含有廋肉精外,其他批次的生猪质量都正常。

  为了用现代手法进一步监管生猪,市生猪产销联建工作协调小组在今年2月份研究讨论,决定从7月1日起实行生猪凭“身份证”进莞制度。供莞生猪在市外基地出栏时,经检疫和药物残留检测合格后,由产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戴免疫耳标,并在检疫合格证明上加贴电子标识。该“身份证”里面的信息包括:输入养殖场、检疫结果、运输车辆等信息。生猪凭“身份证”准入制的作用是,公布每一头生猪进入东莞的流程,建立质量追溯制。

  但由于我市与供应基地的条件尚不成熟,这项计划暂缓。至于哪些具体条件尚未成熟,市农业局与市经信局都没详细透露,只是强调供求双方目前不具备实施“身份证”的条件。何时实施该项计划,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但一旦条件成熟,会实施该项制度。

   市民购买生猪要认准“红章

  这项计划暂缓,是否会对供莞生猪质量构成影响?据市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只要市民到正规市场、商场,购买正规来源的生猪,认准“红章”,质量是有保证的。“红章”是农业部门检验合格盖的章,“红章”属生物材料,可以食用。

  据市农业部门统计,东莞每天引进8000头生猪,在生猪送往市场前,农业部门的检疫师,会逐一进行检疫,检疫在凌晨0时到早上6时进行,检疫人员通宵值班。检疫合格的生猪,会在其身上盖一个红章。

  农业部门不提倡市民购买私宰生猪,因为私宰生猪是违法行为,没有质量保证。“私宰的生猪都没有经过检疫部门检验,说不定是病猪,对人体健康有害。”市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