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

07.11.2014  10:27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获批后,认真贯彻全国总社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精心谋划、积极有为,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一)围绕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构建具有生产、供销、信用综合服务功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是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三位一体”建设的具体实践,也是全国供销总社要求我省综合改革试点必须突出的重要内容。这项工作由省委领导亲自抓,省农村改革领导小组负责顶层设计,牵头制订改革方案和试点工作意见,省供销合作社具体执行,加强了改革的领导力量和推动力量。省委召开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试点工作会议。省农村改革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试点的工作意见》,并确定6个市县先行试点。具体做法:在组织架构上,依托供销合作社构建省市县三级农合联及其执行委员会,在供销合作社原有机构编制基础上,增加生产服务、信用服务指导业务等内设机构、编制,设立资产经营公司、农民合作基金、农民合作资金互助会联合会等经营性组织。在功能定位上,结合当地实际增设生产技术推广和生产性服务功能,并将涉农部门部分职能划转给农合联;构建以资金互助会、保险互助会为基础,有别于传统农村信用社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受政府委托或购买,承担部分涉农行政职能的基础性工作,向政府反映农情民意、政策建议等。在政策配套上,对农合联开展服务给予编制、资金、登记、利税减免等方面政策支持,调整农业补贴发放方式。目前试点单位的实施意见已通过评审,正在筹建农合联执行机构,按计划11月中旬组建20家左右农民资金互助会,11月下旬组建乡镇农合联,年底前召开县、乡两级农合联成立大会。从实际推行情况来看,农合联建设对于供销合作社健全组织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提升地位形象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

  (二)围绕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主渠道,提升规模化服务水平。

  一是抓好“三化两平台”建设,提升农资经营服务能力。4月10日,省政府下发了由省社代拟的《关于推进现代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随后省社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资企业服务转型的意见》,召开现场会进行部署。推进农资企业“合作化、一体化、个性化”服务转型。引导企业参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发展“农资企业(网点)+专业化服务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行菜单式、保姆式农业生产全程化服务,新组建服务类合作社59家。建设“智慧农资”平台。以供销合作社农资网络和“中农在线”为依托,打造集农技培训、信息发布、智能化农业生产设施示范推广、优质农资商品展示展销、农资质量追溯于一体的“智慧农资”平台,平台上手机APP“益农宝”用户达3.1万个。加强“庄稼医院”平台建设。制订《全省供销合作社庄稼医院三年建设行动计划》、《庄稼医院建设标准》,三年内计划改造提升庄稼医院544家,新建庄稼医院150家以上,新培养庄稼医生740人。

  二是创新流通方式,提升农产品现代流通能力。采取线上与线下互动、虚拟与实体结合的方式,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实施“网上供销百馆万店”工程。依托淘宝、1号店、京东商城和兴合电商等网络平台,组织优质农产品开展网上销售,打造浙江网上农产品大市场。已建成各类特色馆15家,淘宝“浙江省馆”正在筹建之中,已完成500余家店铺招商,1000多个商品入驻。探索众筹式网上营销。推进兴合电商与淘宝网合作,以“聚土地”电商模式为载体,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农产品销售、资金筹集三合一的众筹式网上营销。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加快中国白茶城等21个农产品市场项目建设,投资总额达到120亿元。加强对茶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省社增设茶叶拍卖交易指导处,增加事业编制5名。培育茶叶产业平台,筹建全省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等项目扎实推进。争取我省开展茶叶国际贸易改革试点,浙江茶叶国际采购中心争取工作已有实质性进展,《中国茶叶拍卖交易中心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将于近期发布。

  三是以合作金融业务为重点,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新型合作金融服务体系。开展资金互助会试点。加强与省金融办、省民政厅等的沟通协调,制定了《资金互助会管理暂行办法》、《资金互助会联合会管理暂行办法》、《资金互助会章程》等文件,确定了运行原则和审批监管、注册登记、银行托管等监管机制。已创办农民资金互助会34家,第二批超过20家农民资金互助会正在筹建之中。做大做强农信担保服务。推动农信担保公司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39家农信担保公司实现担保金额19.8亿元。加快发展小额贷款等外置性金融服务。投入资金10.5亿元,采取系统联合合作的方式,创办、参办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32家,供销合作社为主、面向全省、服务“三农”的外置性融资服务板块初步形成。

  (三)以社有企业转型升级为重点,推动社有经济做大做强。

  在提升市场竞争力方面,把“强企工程”作为重要抓手,筛选一批龙头企业予以重点培育,推进一体化、走出去、品牌化和人才强企战略,实施“名品、名企、名家”培育计划。在完善体制机制方面,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联合社层面推动社企一体化发展,在企业层面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在所有制层面倡导员工持股制。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新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13家;培育农产品经营主体,新创办农产品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电子商务公司等102家;发展特色精品农业,投资建成供销农业精品园、休闲观光园57个。

  (四)加强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夯实为农服务基础。

  健全联合社体制机制。大力推动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建设。推动联合社与社有资产运行主体一体化,44个市县供销合作社组建了供销集团或资产经营公司,实行联合社与社有资产运营一体化。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以基层供销合作社乡镇全覆盖、经营服务网络行政村全覆盖为抓手,实施基层组织振兴计划,通过综合体建设、结对帮扶、提质扩容、外引内联等载体,打造具有“三位一体”功能的基层服务平台。已建成经营服务综合体329家,新建、改造基层社56家,具有“三位一体”功能的基层组织达到264家。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展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在实现市、县全覆盖的基础上,着力向镇村延伸体系,实现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直接对接。

  (五)深化省本级企业改革,打造综合性为农服务的龙头企业。

  加强战略管理。省社企业集团顺利换届调整,完善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资产管理办法,明确未来三年体制改革、主业升级、新产业培育等的任务。推动体制改革。实施集团公司制改造,建立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制度;创立兴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促进高管内部流动;创新激励机制,支持成员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加强品牌建设、开展兼并重组等。加快转型升级。突出产融结合,创办金融服务、融资租赁、网上现货交易中心等类金融业务企业6家,积极介入创业投资、财富管理、担保、供应链金融等。搭建为农服务平台。加强以浙江农资集团为龙头的现代农资经营服务平台、以浙江茶叶集团为龙头的茶产业经营平台、以新田园和兴合电商公司为依托的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建设。

  (六)深化社属院校改革,提升办学治校水平。

  以创示范性高职院校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浙江经贸学院分别成为全国总社、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获得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全省高职高专教学工作及业绩考核第2名,浙江农业商贸学院进入全国总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服务社会、服务系统为导向,加强专业学科建设。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浙江农商学院组建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合作社教育研究中心,形成了以合作社经营管理、农产品电子商务、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绿色食品生产经营等为骨干的涉农专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