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乘“互联网+”东风深化供销改革,肇庆搭建产销对接电子商务平台
配送人员把新鲜农副产品放进小区智能保鲜柜里,市民凭密码就可以打开保鲜柜,拿到购买的农副产品。照片由肇庆市供销社提供 |
南方日报12月6日A04版
201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均提出把供销合作社系统建设成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推动“三农”发展的重要依托、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切实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肇庆市,当地供销社通过搭建农(副)产品配送服务电子商务平台项目“菜篮子服务快线”(以下简称“服务快线”)及其终端,把供销社传统经营业务和“互联网+”有机结合,创新农(副)产品流通模式,实现产供销无缝对接,有效解决农(副)产品“卖难”、“买贵”和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农产品流通和市民餐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产供销无缝对接平台下单到家即取
肇庆市供销社副主任谭国雄介绍,肇庆市供销社依靠“互联网+”,与各类种养基地和专业合作社打通产业链条,实现真正的产供销无缝对接。
2014年初,肇庆市供销社筹集资金2200余万元,启动供销社农(副)产品配送服务电子商务平台项目,建成配备了恒温冷库、食品安全检测系统、自动化分拣加工车间、远程监控系统、“供销‘菜篮子’服务快线”平台网站、电子标签追踪溯源系统、电商客服中心、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并配备了10台恒温配送车。
搭好平台,就等于在农民与市场之间建起了桥梁。市民只需通过手机、固话、互联网下单,就可以在家门口的智能保鲜配送柜提货。
“要保证配送的农(副)产品保质保鲜,整个配送环节都需要完善的冷链物流作支撑”,谭国雄告诉记者,目前“服务快线”系统拥有库容为3000吨的恒温冷库,实现了全程冷链配送,“在一些田头都建立了冷库用于保鲜。”
谭国雄说,计划在12月底前,将首期覆盖端州城区5000户居民的500个保鲜配送柜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
检测过七关价格便宜10%—30%
谭国雄介绍,供销社搭建平台,走市场化道路,是想通过物美价廉安全的产品赢得市场,让广大城乡居民足不出户采购到新鲜、平价的农(副)产品。
供销社配送服务中心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说,每天都会对采购回来的各类蔬菜单品进行例行农药残留专业取样检测,并与国家标准作对比,检测合格后该批次菜品才能进入供销菜篮子服务快线配送环节。“除了检测蔬菜农药残留是否超标,检测中心还对猪肉瘦肉精含量、家禽抗生素含量等进行检测,对于出现不合格的批次,他们会作退货处理和溯源追踪,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肇庆市供销社流通服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供销社配送的农(副)产品只有通过基地审核、源头把控、品质检测、安全检测、生产监控、分拣监控、出库检测的七层检测后,才会送进百姓的手中。
此外,谭国雄还介绍,项目所配送的农(副)产品普遍比市场便宜10%—30%左右。
进村收购为农民服务带农民致富
肇庆市供销社主任伍尚贵表示,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和食品安全,是市供销社组织实施农(副)产品配送服务电子商务平台项目希望看到的结果。
据悉,目前,肇庆“服务快线”已与肇庆市内60多个镇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基地开展对接工作,并与省市内外的副食品类供应商、企业进行产销对接,带动种养基地面积3万多亩,辐射带动农户5000户,产业链条覆盖3万多人,有效解决农户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农(副)产品“难卖”问题,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