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信用扩张推动的房价上涨难以持续

27.03.2016  09:55

原标题: 依靠信用扩张推动的房价上涨难以持续

(原标题:依靠信用扩张推动的房价上涨难以持续)

  3月25日,上海市政府推出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包括提高非沪籍居民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保的年限,从累计缴纳2年以上调整为缴纳满5年及以上;将非普通二套房的首付比例提升至不低于70%;对普通二套房贷严格执行50%的首付比例规定;等等。此前,深圳市也加强了金融监管,防止房地产业放大杠杆。

  调控是否有效?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存销比低于14表示为库存不足,上海目前存销比只有7左右,库存严重不足,房价难以回落。此外,将一线城市房产作为资产安全港的观点依然是主流。因此,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房价很难下降。但也有观点认为,上海新政后受影响的潜在购买者占30%左右,需求会大幅减少。也有数据显示,历次上海楼市调控政策面从开始从严的月份计算,大约7个月左右时间上海楼市的成交量将跌入低谷期。也就是说,到今年10月份上海楼市成交量可能开始进入低谷。当然,看跌派认为,从人口增速看,上海2015年常住人口同比为-0.43%,出现首次下跌,这会影响楼市需求。

  我们认为,影响一线城市房价走向的依然是宏观经济政策。如果政府在加大财政投资力度的同时,持续扩大货币投放,那么,一线城市的房价会在这个阶段固若金汤。但我们怀疑,这种信用扩张是否具有持续性。

  此次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快、涨幅大,调控也迅速。为什么在房价僵持多年后突然猛烈上涨,甚至导致恐慌性抢购呢?这主要是由一系列政策信号所致,比如调控措施实质上放松、货币政策比较宽松等,使得原本僵持的市场在快要承受不住的时候被突然拉起来。根据经验,人们清楚,每一次政府刺激会带来更多货币投放以及房价上涨。

  在去年年末,楼市去库存成为各地政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但中国楼市的特点是“买涨不买跌”,只有房价上涨才会有人跟进追涨,并由一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扩散。因此,客观上,一线房价暴涨有利于全国去库存。而且,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储蓄率比较高,家庭负债率比较低,居民有条件加杠杆购房,这制造了房价上涨的预期。再加上银行按揭利率优惠、通过民间金融加杠杆等,共同导致楼市爆发。

  中国二三线城市供应过剩,去库存并不会带动地产投资,只能实现将杠杆从企业向居民的转移,有利于银行的信贷安全。但是,刺激楼市导致了一线城市的暴涨,因为供给长期受到限制,而且在需求端限购,市场绷得很紧,泡沫化变得更加严重。像上海、深圳这样通过调控快速冻结市场,有利于抑制泡沫,但保持了上涨的预期,依然可能促进二三线城市的去库存。

  但是,这种通过调控不断干扰市场而达到政策目的的做法,会扭曲市场,并制造有违经济规律的现象与预期,经历长期的折腾,可能会制造很大的问题。比如,目前市场认为“京沪永远涨”。一个理由是京沪聚集了全国最好的资源,人口不断流入;另外一个理由就是货币放水造成的贬值预期,京沪等一线楼市已经成为规避财富贬值的投资工具,这会让勇于高位接盘的人深信,京沪房价会继续涨下去。

  相当程度上,是信用扩张导致了一线楼市不断上涨,而且,逆周期的宏观政策不断将信用周期延长。到了最后,房产成为了金融工具:一线城市的地产评级最高,所以,大量资金涌入推动价格暴涨,而三四线的地产则评级最低,无人问津。这是一种典型的市场避险行为,也意味着危险加剧,因为一旦货币无法继续宽松,流动性最好的一线楼市可能出现抛售。

  最近公开的巴菲特在2010年受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问询的信件显示,他认为房价泡沫在于人们认为房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高,而手中的美元越来越不值钱。如果真心认为房价只会往上涨,人们就会尽快去买,这种预期和判断会加强价格的走势,而涨价反过来又会激励这种行为,于是泡沫产生了。

  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制造“房价永远涨”的效应。而一旦出现信用收缩,楼市将受到不利影响,当信用周期发生变化时,房地产市场受到的冲击最大。显而易见的是,信用不可能一直处于扩张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