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侨批 世界记忆——访“梅州市侨批档案馆”馆长魏金华

24.07.2014  20:18

6月9日,魏金华接受广东电视台记者采访  (湛华国摄)

  2014年6月9日“国际档案日”。

  上午,在广东省档案局(馆)举行的中国“侨批档案”暨名人档案捐赠仪式上,来自梅州市的魏金华先生获得了广东省国家档案局(馆)档案捐赠证书和广东省人民政府30万元嘉奖的殊荣。魏金华也是中国“侨批档案”成功申遗一周年后第一个捐增珍贵“侨批档案”的社会人士。毋庸置疑,魏金华对有普遍性文化价值,且目前广东省唯一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侨批档案”捐赠给政府,为最好地保护、利用、服务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侨批收藏成就世界记忆

  今年5月15日,《梅州侨批  世界记忆——魏金华先生收藏侨批档案展》在广东省档案馆开展,共展出侨批档案806件,包括与侨批有关的印章、印版、照片、账本、证件、名片、生活用品、书籍等,是省内目前侨批档案展出原件数量最多、种类最齐的侨批档案展览,展期至9月23日。

  这个展览曾作为接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第六次大会参会人员的主要参观点之一,得到国家档案局杨冬权局长和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此次展览,作为纪念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一周年、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二周年、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四周年的大型主题展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插图:广东省评选“十大民间收藏馆及提名奖”颁奖后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徐尚武与魏金华合影

  梅州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有侨才有批,梅州侨批与潮汕侨批、五邑银信成为广东侨批的三大组成部分。作为原生态“草根”档案文献的侨批与省档案馆馆藏的批信业管理档案与侨务档案互为印证、互为补充,是华侨史、社会史、文化史、金融史、邮政史、中外交通史等学科研究的珍贵档案史料。魏金华在6月9日“国际档案日”活动期间,向省档案馆捐赠了1600件珍贵的侨批档案,这些档案将成为省档案馆的“镇馆之宝”,为此,省档案馆还编印了《梅州侨批档案文献汇编》,以进一步推动全省侨批档案的研究、开发、宣传、利用。近日魏金华又整理出6000多件客属侨批文物,捐赠给梅州市人民政府。

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主席瑞·埃德蒙森(左一)等100多位亚太地区委员

在广州参观“梅州侨批    世界记忆”展览,讲解员为省档案局副局长孟凡华

    客属侨批收藏第一人

  梅州市现有人口525万,华侨、华人资源丰富。据了解,目前梅州籍华侨华人达36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天独厚的华侨、华人资源,催生了客属侨批收藏。

  魏金华上世纪50年代出生于梅州市五华县的一个小山村,从小爱好集邮,从事文物、史料收藏35年。对侨批档案的收藏也近20年时间。魏金华说:上世纪的1996年在邻市的潮汕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潮汕侨批档案收藏与研究的文章,受其启发从此开始收集、抢救、研究客家侨批档案。

  广东省梅州市侨批档案馆内,无论是挂在墙上的、还是摆放在玻璃柜内的各种华侨文物,特别是数量众多的华侨华人从不同国家和地区托带回国的华侨信件,这些就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侨批档案”。这是一家由政府部门批准,广东省内首家由个人投资、提供馆场、藏品和开展研究的侨批档案馆,登记在册的侨批档案共计15500多件(套),是一家收集、整理、展示及研究客家华侨从清代至20世纪90年代,时间跨度近150年的史料侨批档案馆。

魏金华向国家档案局杨冬权局长及广东省省政府杨绍森副秘书长介绍展品

  2014年3月,魏金华的“广东梅州侨批”五框邮政历史类邮集参加了广东省集邮展览并获得“大镀金奖”,5月22日代表广东省邮协参加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的“2014第十六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再创佳绩荣获国家级的“镀金奖”,这是到目前为止梅州市在该项目省级以上综合性竞赛级集邮展览中获得的最好成绩。2009年6月,经梅州市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梅州市侨批档案馆”挂牌成立,相对于汕头、潮州、江门等市由政府部门拨款,华侨等热心人士捐资成立的侨批文物馆,“梅州市侨批档案馆”是省内首家由个人负责管理的侨批档案馆,几年来多次代表梅州市参加国家档案局、广东省档案局等单位主办的档案史料展览、申遗推介会、研讨会等,为2010年2月“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12年5月中国“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2013年6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作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侨批文物散落在千家万户的侨属侨眷家中,能保存至今的已相当稀少,挖掘收集侨批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魏金华说;近20年来我走遍了梅州市的各个乡镇村落,东奔西走,经常劳而无功扮演“收破烂”的角色,不耻下问请求他人帮助指点迷津,提供信息,花钱不少,所得无多。侨批文物已历经100多年的天灾、战乱、改朝换代、人为灭失,特别是近30年来侨乡生活的改变,旧房改造,农村城市化的建设,使得遗存下来的“侨批档案”损失不少。目前能完整保存下来的“侨批档案”越来越少,偶有收获都是吉光片羽、视若宝贝。

魏金华向中山大学亚太地区研究院院长滨下武志教授介绍侨批故事 

  魏金华收藏的“侨批档案”  珍、精品较多,时间最早的为清咸丰十一年(1861),距今有150年历史,普通的纸质家信能保存150多年,实属不易;而抗日战争时期“驼峰航线”的侨批封——从印度经“驼峰航线”到达中国昆明,航空挂号寄发广东曲江转梅县雁洋、丙村的批信,贴有战时检查封条,封条上加盖有当时典型的带皇冠图案英联邦八角形检查通过放行戳(PASSED  DHF/04)和紫色检查戳(DHF/11),同时加盖多个印度国检查火漆封印,是极其稀少、罕见、珍贵的信件;20世纪30年代在进口信件上加贴国内邮票的侨批很少见,而加贴欠资邮票并销邮戳的更是罕见,1933年3月8日印度尼西亚戎布禄寄梅县“谢集成”宝号转交的批信,到达梅县加贴4分欠资邮票2枚,盖销梅县邮戳,封上盖有表示欠资的“T”戳1枚;清朝末年印度尼西亚吻里洞林九兴先生保家汇兑带送回梅州镇平县(今蕉岭县)新铺圩林崇兴先生收的侨批,邮路清楚,印章清晰且多达9枚印章,品相完好,是清代难得一见的水客侨批封原件:1940年“沙魚涌”邮路的侨批是抗日战争时期烽火岁月的证物,目前国内发现不超过40件,非常珍贵。以上几封侨批仅是魏先生从集邮的角度来分析侨批,如果再从历史、国际关系、金融、人文等方向入手探索,侨批又是大有研究的广阔天地。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地方特色明显。怎样发挥各地特色优势,需要一大批执着热心的人对濒临灭失的遗产进行收集、保护、传承。魏金华的“侨批档案馆”就是客家地区侨批文化研究成果的典范。魏金华先生说:“我在收藏路上不喜欢随大流,当下凑热闹的藏品我一般不收藏,而别人不感兴趣的藏品我反倒视若珍宝。很多热门的藏品其价值远低于价格,而冷门的藏品不一定其历史价值低,只是尚未被众人发现而已。2008年我举办了“客家华侨文物史料展览”,在展出之前很多人对华侨文物史料,特别是“侨批档案”并不了解,展览当天有不少梅州的藏友感慨:埋怨自己为什么没想到对“侨批档案”的重视呢?究其因只有一条:我正是关注到了这些别人“不重视”而被弃舍的“侨批”文物,由此填补了梅州客家地区“侨批档案”  的空白。”

  魏金华的“侨批档案馆”珍藏的一封封薄薄的侨批信,是一盏盏充实华侨历史、进而照亮华侨历史的明灯。

  洋洋大观的红色收藏

  与侨批收藏相生相长的,是魏金华洋洋大观的红色收藏。

  2008年,魏金华的唐代水车窑四系罐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寻宝走进梅州”节目中一举夺魁,评选为梅州市唯一的“民间国宝”。  他被中国收藏家协会评为“全国首届红色收藏之星”,荣获“全国红色收藏贡献奖”。2011年中国收藏家协会授予中国收藏专家“优秀收藏家”称号。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原件,出版:皖西北特委会,

年代:1932年2月

  魏金华为人亲切,忠厚热心,在梅州收藏圈子里有很好的人缘。身为中国收藏家协会红委会委员、省收藏家协会理事,梅州市客侨博物馆馆长的魏金华20多年来不遗余力倾心于收藏,能得到今天的成就,并非偶然。他的收藏主项虽不在陶瓷、字画类,但由于他多年来十分注重客家“本土收藏”,特别是唐代水车窑、客藉乡贤字画、客家蓝衫系列、客商印章、客籍老照片、客家文化教育、足球以及60000册以上的近现代书藉等专题收藏,所以在2008年央视寻宝活动中才能一鸣惊人。其实,了解魏金华的人都知道,他最为痴迷、付出心血最多、得到社会认可度最高的还是他的中国革命历史的“红色收藏”。       

  “家族渊源引我走进红色收藏。”魏金华之所以较早地倾心于中国革命的红色史料、红色藏品收集,是因为他的家庭与革命历史有着深厚的渊源。父亲魏恩佈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游击队战士。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东江纵队紫(金)五(华)大队副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韩江联络总站站长,东江四团总税站站长。1956年,在北京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学习,曾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2005年魏恩佈又获得了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题写章名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其母亲庄梅珍也是一位在解放前、后担任区乡妇女干部的老前辈。

  在浓厚的革命家庭氛围中,魏金华对革命历史的深厚感情潜移默化地传承下来。所以,他最初步入红色收藏,是从收集  1949年以前的书籍、文件、资料、实物遗存,以及东江纵队史料、实物遗存开始的。

毛泽东访问记,著作者:A.斯诺,译编者曙春,出版者:上海生活出版社,年代:1938年1月10再版

  魏金华有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他说:“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数十年如一日,不管何时何地,也不管经济拮据还是富足,他都在红色收藏上执着地做“有心人”。       

  1978年,魏金华响应祖国的号召应征入伍,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那时每月的津贴费仅6元。为了收藏早期的红色藏品,他勤俭节约,收集一些当时纸质便宜的书籍、报刊、杂志及旧信封、邮票等红色史料。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专门来到红色苏区的江西吉安、福建长汀等地区寻找“革命宝贝”。当时他对朋友说,只要跟中国革命有关的“宝贝”都愿意收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执着的坚持,他收到了不少红色“宝贝”,如中共皖北特委会1932年2月  25  日刻印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原件,苏维埃工农红军“手抄课本”原件,解放战争时期曾山藏阅批注签名的《华北解放区的当前任务》原件,1945年新四军在苏中抗日根据地的芦苇荡里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集第一册等。       

  2000年6月,朋友来电告知:有一位当地老人曾经为南京中山陵守陵,手上有一套上下卷的《总理奉安实录》。魏金华一听高兴极了,专程赶到吉安,将孙中山先生从病故到选墓及奉安典礼完成的  4年时间里全程记录的非卖品“总理奉安实录”细读全卷。老人告诉他,这本书当时只少量印发给参加奉安大典的党、政、军要员及孙中山家属和中山陵护卫队。最后,魏金华咬紧牙关,花了1.8万元“重金”将《总理奉安实录》一套买了下来带回梅州。嘉应学院一位历史系教授说,《总理奉安实录》出现在梅州民间,且保存如此完好,实属难得。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著作者:毛泽东,出版社:苏中出版社,

年代:1945年7月

  目前,魏金华已收藏有1949年以前的红色书籍3500多册,文件、资料5000多份,实物遗存1000多件,20世纪50年代的红色书籍  25000多册,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期间的红色宣传画  、电影海报等18000多张,50年代至文革的毛主席像章25000多枚,精品套章150多套,文革瓷器2000多件。值得一提的是,在魏金华的收藏品中,有大量日军侵华史料、抗日红色书刊、毛泽东早期著作珍贵版本。如1937年的《毛泽东论文集》和《毛泽东印象记》、1938年的《毛泽东访问记》、1939年的《论持久战》和毛泽东著的《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与中国抗战》、1939年周恩来著的《中日战争之政略与战略问题》等等,这些堪称红色收藏的“珍品”。     

  魏金华说,搞收藏不能满足于收到了精品,也不能满足于写一些藏品介绍类的文章,收藏的最高境界是“以物见史”。要通过藏品的研究来印证历史、纠正历史。2006年他在《中国商报》上发表了《客家人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文章,引起“毛泽东思想”研究学者的重视。文章中首先提出了客家人张如心  1941年在《共产党人》第16期杂志上发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就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提法,是很早甚至是第一个提出“毛泽东思想”的人的观点。魏金华的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宇先生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近年来,魏金华在广州市、梅州市、梅县等地多次举办了红色收藏展览,在收藏界引起了不小轰动。他还在《中国商报》、《中国红色收藏》、《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徽章研究》、《梅州日报》、《侨乡月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上百篇收藏研究文章。

  熟悉魏金华的人都知道,他把红色收藏视为“第二生命”,当作一种事业孜孜以求。他不但藏品精、写作勤、展览多,而且还经常和藏友办讲座、谈收藏,讲起红色收藏来,如数家珍,讲到兴致处,往往很难“刹车”,言谈举止间,流露出一名“红色藏痴”的执着追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魏金华从当初的一名从事房地产千万身家的企业家而投身收藏事业,一路走来,收获的是内心充实的社会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面对各种质疑和责难,他以淡定之心对之,坚持收藏事业的孜孜以求,无怨无悔,由此,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地影响着家人与周围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