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百侯镇百忍楼:百忍成金 以和为贵

30.08.2014  12:38

  百忍成金传家宝

  以和为贵多爱护

  世事多从宽处乐

  家和才能得巩固

  编者按:梅州客家人素有崇文重教、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孝悌忠信等优良传统,良好的家风家训则是对梅州客家人优良传统的生动注解和最佳诠释。为发掘我市家风家训文化精髓,宣传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报今日起推出“说家风 谈家训”专栏,敬请垂注。

  ●本报记者  罗娟娟

  特约记者  丘佳纳

  走进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在星罗棋布的特色民居中,有着260年历史的百忍楼并不起眼。然而,在当地无人不知百忍楼:260多年间,百忍楼走出了300多名将军、院士、教授、工程师、企业家、厅处级干部和大学生。日前,记者专门走进百侯古镇,感受百忍楼里代代传承的百忍精神。

  一支扁担挑出一个旺族

  走进百忍楼,立刻便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楼内专门开辟了百忍楼纪念室,里面有百忍精神历史、百忍歌、百忍文化解读等内容的展示。许多传统的大家族靠口口相传传承家风家训,而百忍楼却通过图文形式向后人讲述百忍精神。

  乾隆年间,百侯杨家十四世祖杨宗耀原是靠挑担为生的贫困青年,一次在挑担时拾获一支两尺长的金烟斗。见东西贵重,杨宗耀苦等失主,最终交还金烟斗。失主是来自潮州的油行富翁,看到杨宗耀忠厚老实,不贪非分之财,便资助他办油厂。杨宗耀发家致富后建起百忍楼,以百忍精神教育子孙要谦恭礼让、勤读诗书、凡事以和为贵。

  在百忍楼后人看来,“忍”不是懦弱、胆怯,而是修身、立命、成事、生财的基础。旧时,百侯圩镇有“无广不成街”的美谈。“广”,便是从百忍楼走出的子孙后代。据资料记载,杨宗耀子孙所办实业都与“广、和、德、义”有关,如广成、广信、广合兴、和记、德记、义隆、贵和等商号,一脉相承地体现以和为贵、广结友谊、艰苦奋斗的百忍精神。可以说,杨宗耀以百忍精神,用一支扁担挑旺了一个家族,让百忍精神成为百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忍全家福 家和万事兴

  “百忍歌,歌百忍。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这是百忍楼朗朗上口的百忍歌。杨宗耀后人以百忍歌、百忍箴言等方式,让“百忍成金”的百忍精神代代相传。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出门少和别人斗气,待人宽宏大量,做事要刻苦坚忍。”杨元璋说。他是杨宗耀第二十二世孙,退休后成为百忍楼的管理者。他告诉记者,“百忍全家福,家和万事兴”的百忍精神,成为百忍楼子孙共同的精神财富,刻苦学习、艰苦创业、与人为善也成为百忍楼后人的立身之本。

  “百忍成金传家宝,以和为贵多爱护,世事多从宽处乐,家和才能得巩固”——正是这种百忍精神,让百忍楼人才辈出。如今,从百忍楼走出的杨宗耀后人大概有2000人,其中100多人在海外,将军、院士、教授、工程师、企业家、厅处级干部比比皆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文采更是成为百忍楼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