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名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17.06.2014  11:44

        东莞时间网讯 也许有些地名很土,让人发笑,但是地名注定就是本土的,只要土得有风情,土得有文化,土得有传统,好过那些稀奇古怪云里雾里的洋名。

        据《广州日报》报道,东莞有超过10万个地名,信息量很大,其中不乏超过千年流传至今的地名,其文化内涵丰富。

        地名虽然是个符号,但每个地名都有来历,每个地名都有故事,这些来历和故事一起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风景。俗话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地名让人知道的不仅是地理位置,更有历史、民族心态、风土人情、语言文化等文化的东西,地名之所以流传久远沧海桑田而不轻易改变,因为它是文化的传承,是人们历史的共同记忆和普遍认知。

        我们仔细留意一下东莞的地名,有高雅的,如“紫霞里”、“象塔街”,也有很土的,如“拔蛟窝”、“牛屎凼”。这种奇特的地名文化现象,恰恰象征了东莞地名文化的丰富性、多元性,展现了东莞的特色风俗文化。也许有些地名很土,让人发笑,但是地名注定就是本土的,只要土得有风情,土得有文化,土得有传统,好过那些稀奇古怪云里雾里的洋名。

        一个产好沙的地方叫上沙,一个牛群在凼中拉屎的地方叫牛屎凼,这有什么不好?地名作为地方历史文化的载体,为城市的特色文化增添光彩,保护地名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一些地名受到破坏,一些地名文化受到冲击,有的地方出于商业的短视利益,乱改地名,断裂肢解传统文化,这其实一种政绩的浮躁,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不自信,长远来看得不尝失。

        保护地名不仅仅是记载和收集,更要修缮和维护,特别是那些有故事和遗址的地名,是旅游文化资源,更要给予支持保护,而不只是最终空有其名。地名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不能轻易扔掉。如果没有自己的传统地名文化,一座城市又怎么得到文化的认同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