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有形驿道 更保护无形文化

30.12.2016  21:04

这将是一场充满诗意的赛事,我对此充满期待。”报名参加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广州大学大三学生小李说,他当时看到定向大赛的赛场定在了美丽的传统村落,于是毫不犹豫报名参加。

今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选址在韶关、惠州、云浮、梅州、饶平、增城、西樵、从化等8站,基本囊括了广府、潮汕、客家和粤北古村落的风格,是广东水乡文化、山居文化、海洋文化的精华。

推进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在古驿道上开展体育赛事,既是全民健身,更是文化寻根。以古驿道为纽带,整合沿线历史文化资源,让陈列在南粤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在提升广东历史文化遗产在“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展示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把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与传统村落宣传保护结合的积极探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高文化自信,促进扶贫攻坚的具体行动!”在参加完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增城站赛事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点赞道:“这是具有传承意义的大事。”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慎海雄也高度重视古驿道保护利用宣传工作,指示做好南粤古驿道展览的落实。

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在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任重道远。“系统整理和挖掘具有广东传统文化内涵和地理风貌特征的驿道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让南粤古驿道成为广东省响亮的文化品牌。”不久前,《南粤古驿道文化路线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公开征集意见,提出了复兴驿道文化、打造广东品牌的目标。

南粤古驿道讲述广东“海丝”故事

在中兴街沿途我看到了不少保存完好的蚝壳屋,据说这里曾是出海的口岸,潮盐从这里运往上杭乃至海外。”定向大赛的第五站在潮州饶平钱塘村举行,参赛者小陈在赛前做了大量功课,“在古驿道上奔跑,有点穿越时空、回到古时的感觉。

与绿道不同,南粤古驿道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广州地理研究院研究员陈升忠认为,古驿道被重新保护利用,对本地人而言是当地乡村文化记忆的再发掘,“要留住青山绿水,必须记住乡愁,如果村民失去对自己乡村文化的认同和自信,那么无论如何开发和发展,只会徒有其表,无法让乡村真正得到活化。

而对外地人而言,南粤古驿道则是一个“讲好广东好故事”的重要载体。中山岐澳古道是我省第二批8条古驿道保护利用示范地区之一。通往澳门的岐澳古道,是古时香山乃至珠三角通往世界的重要道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中山市政协委员韦文波就曾建议:“可以由中山、珠海和澳门合作,将岐澳古道开发成一条文化探索途径,定期邀请澳门青少年来此举办夏冬令营,通过重走古道、寻访古迹,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利用好南粤古驿道,开发古驿道赛事,不仅仅是修复、建设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古驿道的载体和理念,以小见大,以古促今。“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下,古驿道作为古时广东乃至中国通往世界的道路,向世界诉说着广东的‘海丝’故事。”专家认为。

为此,今年12月7日,《南粤古驿道文化路线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征求意见,《规划》提出至2025年,基本完成全省6条南粤古驿道文化路线建设。6条南粤古驿道文化路线分别是粤北秦汉古驿道文化路线、北江—珠江口古驿道文化路线、东江—韩江古驿道文化路线、西江古驿道文化路线、潮惠古驿道文化路线、肇雷古驿道文化路线。这些文化路线以广州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主题鲜明,集中代表了地方文化特征,囊括了历史上的秦汉南拓之路、南迁出洋之路、潮客贸易之路、广府发源之路、海防文化体验之路以及“海丝”起源之路,凸显我省“文化强省”和“一带一路”关键节点的重要地位。

古驿道沿线传统建筑是岭南瑰宝

古驿道传统村落保护不要违背社会发展的‘复古’,而要兼顾传统文化传承与村落经济发展。”宋新潮指出,传统村落有各个时期的历史记忆,保护不是把村落变成明清一条街或者唐风宋韵,要注重文化遗产的真实性,防止一味地娱乐化、庸俗化,也要注意村民生产、生活的真实性。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南粤古驿道保护与利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的指示开展工作。今年10月,《南粤古驿道保护与修复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出台,为南粤古驿道保护与修复提出“完整性、真实性、安全性、生态性、可持续性”五大原则。其中,《指引》中特别指出,鉴于南粤古驿道是呈线状、链状分布的,线路整体的价值要大于其各部分的价值之和,因此要体现各个要素的完整保护,包括驿道、附属设施、水工设施、赋存环境、相关的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存。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允许为了追求完整、华丽而改变文物原状。保护与修复应当按照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结构的原则进行设计和施工,审慎使用新材料新工艺,对文物古迹是无害的,方可使用。已经完全损毁的,不得在原址重建。

古驿道及沿线的传统村落有很多优秀的传统建筑,这是岭南建筑文化的瑰宝。”广东省住建厅厅长王芃介绍,结合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今年8月,省住建厅联合有关部门举办了首届“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认定工作,正式认定了9位首届“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涵盖嵌瓷、砖雕、陶塑、壁画、灰塑、木雕、彩画等传统建筑技艺领域。

南粤古驿道大赛本身就是保护南粤古驿道的成功范本。”宋新潮认为。在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中,始终将保护古驿道完整性、真实性,保证赛事与村落环境风貌协调作为基本原则,每场赛事筹备阶段,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护、加固、修复古驿道和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遗迹。

此外,南粤古驿道大赛的开展,也激发了相关古驿道和村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热情。结合中国名镇志、名村志文化工程,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所在村村志编修将列入名镇、名村志编修规划中,拟于2017年正式启动编修工作,全面记述相关村的历史与现状。

保护古驿道和古村落的“活态文化

对个体而言,古驿道和传统村落寄托的是浓郁的乡愁。对国家而言,古驿道和传统村落传承的是民族的底蕴。

保护有形的古驿道,更要保护无形的文化。而每一站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其实都是一场当地民俗文化盛宴。

在大赛第五站饶平站比赛前一天晚上,《驿道琴声》潮州音乐展示会在钱东镇钱塘村钱塘大庙前的广场上举行。依托古驿道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古驿道音乐通过声音和旋律还原了驿道上的文化密码,为观众呈现一场“潮味”十足的听觉与视觉盛宴。

定向越野赛期间,佛山西樵松塘村既有龙狮武术表演,也有佛山狮头扎作、乐安花灯、南海广式旺阁酱油酿造技艺、西樵大饼制作技艺、香云纱织造技艺的非遗展示。

据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音乐总监方小聪介绍,接下来还将搜集、整理古驿道沿线的古谱、古乐和独特的演奏方式,创作古驿道主题歌曲。在此基础上,构建古驿道音乐库,丰富古驿道整体形象,融入古驿道标识系统,形成立体标识体系。

除了保护村落实体和传统村落的“活态文化”,乡村文化的传承还需要乡村精英的回归。专家表示,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需要鼓励有思想、有情怀、有能力的精英知识分子回归,发挥“领头羊”作用。韶关仁化石塘村在南粤古驿道大赛之后,本地的“石塘堆花米酒”声名大噪,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留下来、再回来传承这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堆花米酒”逐渐成为当地重要的产业。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保护了当地无形文化,更为当地注入新的文化。

随着大赛的深入,村民“反主为客”,组团参加到定向大赛中。“村里办大赛是第一次,原来咱们村也能这样玩!”佛山西樵松塘村民黄先生说,大赛之前,主办方专门派人指导村民如何“”好定向大赛,定向大赛成了村里孩子们的新游戏,“大家锻炼健身的氛围比以前更浓厚!

未来古驿道与绿道系统结合,能够满足全省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休闲需求,让城市和乡村都有‘说走就走’的运动场地,过想运动就运动的健康生活。”广东省体育局局长王禹平希望,古驿道在不远的将来能够成为群众健康生活模式的新载体,形成城乡一体的健康文化。

■相关

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与系列文化创意活动结合

“驿道+文创” 古村焕生机

我们摒弃了原有的计划、原来的脚本,打算从真实出发,让大家重新认识这个古村的魅力。”荣获南粤古驿道微纪录片大赛一等奖的周均强和麦嘉俊告诉笔者,他们选取广州从化钱岗村作为拍摄地,和大叔一起聊天,和阿姨一起做饭、煲汤,记录关于古驿道平凡琐碎的见闻。

在南粤古驿道微纪录片大赛参赛作品中,像周均强和麦嘉俊这样记录“情感”的纪录片不在少数。他们沿着广东历史悠久的“丝路”商道及周边古村落,通过独特的人文纪实视角,描绘这些自古就给广东发展带来传承作用和推力的故事,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感受广东历史文化遗产的魅力。

除了微纪录片大赛,古驿道展览,古驿道主题歌曲、音乐曲库以及古驿道文化创意大赛等都在紧锣密鼓筹办,“驿道+文创”,将使古驿道古村落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古驿道古村落有大量的文化元素,开展文化创意活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条件很好。”深圳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裁唐曦文表示,可以结合古驿道古村落各种民俗节庆及庙会等大型文化节事,开展古驿道历史文化体验、古驿道遗存观光、古驿道摄影、文艺创作、民俗展示等文化活动,带动雕刻艺术品、草编织品等地方特色工艺品的营销,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同时,可以通过修复、复原、展示、演绎等方式,提供古驿道遗存主题公园、古驿道文化特色小镇、古驿道文化展览馆、古驿道历史民俗表演等体验产品。

“《南北通融——南粤古驿道展》计划将于2017年8月开幕。”省文物局副局长颜永树介绍,文物局将联合其他部门,通过展览南粤古驿道上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遗存、图片和史料,展示古驿道上的故事和名人以及当前古驿道的保护利用工作,提高全社会对南粤古驿道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日前出台的《指引》实质上也是在文化创意上丰富了古驿道的内涵,从视觉上树立“南粤古驿道”品牌。此外,省住建厅和省教育厅计划2017年举办南粤古驿道文化创意大赛,鼓励和组织规划、建筑、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学生、青年从业人员和感兴趣的社会人士,通过设计将地方文化元素、符号融入创意产品、建筑、景观小品等参与比赛,提升旅游产品、农产品、包装设计等档次。“希望以此促进设计行业在乡村活化的探索和作用,扩大南粤古驿道在专业人士及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让古驿道古村落焕发新活力。”省住建厅副厅长郭壮狮表示。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袁佩如 通讯员 庾伟健 刘义清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黄叙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