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违规?学生实名举报副教授
何子章的实名举报不但发布在朋友圈(上图),新浪微博也同时发布(下图),并且都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数和转发数。
何子章的实名举报不但发布在朋友圈(上图),新浪微博也同时发布(下图),并且都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数和转发数。
大四学生在朋友圈、微博实名举报 院方称打分未作调整、公布结果没有变动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一位大四学生因质疑老师在保研面试打分过程中违规操作,通过微信公众号发文实名举报该院龚姓副教授。对此,中大传设学院昨日回应称,当事教师出于对专业实践表现因素的权重考虑调整过打分,但最终未作调整;学院最后公布的结果也跟当天面试一样,没有变动。
学生举报: 保研排名为何调来调去?
9月13日,一则实名举报中大传设院龚姓副教授在保研过程中违规操作的微信在朋友圈被多次转发,截至昨日截稿时,该微信阅读量已突破5万次。举报者是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系2012级本科生何子章。
何子章称,在参加完保研资格认定面试后,保研助理在电话里明确通知他,加上面试成绩后,他的排名是新闻系保研学生中的第6名,另外有两位同学的综合成绩在他后面,分列第7和第8名。“但是9月11日保研名额公示的时候并没有我的名字,而排在我后面的两位同学获得了保研资格。”
随后,何子章向保研助理(学生,负责新闻系面试记录、成绩排名计算等工作)询问获悉,“一开始计算完成后,那两名同学从学习成绩末两位,冲进综合成绩第三四位,而老师们又觉得这两位同学学业成绩确实太低,这样的名次不合理,因此又直接改了面试成绩,将这两名同学最终调整为第七八位。”
“直到9月10日保研名额下发到各院系,新闻系的保研名额比‘预想’中的少,只有7名,于是老师又调整成绩排名,将这两位同学上调至三四位,恰好把我挤出。” 举报文章中还针对这位老师面试完为何不打分、老师评分规则为何与学校规定相违等进行质疑。
根据何子章的描述,最后公示的结果与最早的结果是一致的。他质疑的是为什么在过程中间老师把那两位同学总成绩调到七八位后又调到三四位,导致自己保研没成功。
学院回应: 打分未调整结果没变动
中大传播与设计学院对此事进行调查核实并进行了回应。院方表示,当事教师出于对专业实践表现因素的权重考虑调整过其个人的打分,但最终遵循原则、未作调整,依据了第一次打分结果。其次,学院对面试程序和结果会严格把关,最后公布的结果跟当天面试一样,没有变动。此外,保研学生助理提前透露了未经最后确认的打分和排序情况,导致误会、引发质疑。
传设学院表示,院方已与何子章同学做了解释和沟通,当事老师也对此事给该同学带来的困扰表示歉意。中大传设学院院长张志安表示,“子章同学的质疑合情,学院的公示结果没问题。”。
昨天下午,张志安再发朋友圈,“今天开放的网络表达,会提供很多冲突题材或‘爆料’素材,做不做关键看其重要性……今天的受众对负面信息的‘污点记忆’,是很难被消除的。”
律师看法
朋友圈转消息很难认定违法
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表达个人观点和诉求已成为基本的趋势,如何能厘清尊重事实与污蔑之间的界限?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朱永平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已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对诬告、污蔑等行为进行法律约束,即使对人身攻击也有相应的法律规定。是否对受害人造成伤害,是事情的关键。在中大的这个事件中,如果这位老师认为学生的说法不属实,有严重的伤害,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
如果一个人网上恶意造谣或者诬告他人,将会怎样?朱永平解释说,目前法律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漏洞,而且现实中受伤害的人也较少举报,存在一定的法律空白。
朋友圈转发消息已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相关法规明确,如果当事人在主观意识上能判断该消息是谣言或者是虚假信息,不管是在朋友圈原创还是转发,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此,朱永平表示,是否主观上故意传谣,标准很难判定,在法律上也很难认定。在这个意义上,要更多靠道德规范,靠公民的法律自觉,作出自己的判断不传谣。(徐静)